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论坛 汽车论坛

艾康尼克mpv汽车价格参数_艾康尼克SUV

tamoadmin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1.宝马:如何落子电动化?2.2020北京车展|你还需要知道的六大“隐藏信息”3.九月车市回顾:一叶知秋 北京车展昭示未来行业格局4.2020北京车展 | 传统车企正“转守为攻”导读:历尽不确定因素,2020年的北京车展终于顺利举行。从春之萌芽到秋之金灿,汽车市场也经历了起伏振荡。展望未来五年,汽车行业的大趋势是什么?北京车展隐藏了怎样的数字密码?这篇文章写在国庆期中,北京车展接近尾声了。很多事情

1.宝马:如何落子电动化?

2.2020北京车展|你还需要知道的六大“隐藏信息”

3.九月车市回顾:一叶知秋 北京车展昭示未来行业格局

4.2020北京车展 | 传统车企正“转守为攻”

艾康尼克mpv汽车价格参数_艾康尼克SUV

导读:历尽不确定因素,2020年的北京车展终于顺利举行。从春之萌芽到秋之金灿,汽车市场也经历了起伏振荡。展望未来五年,汽车行业的大趋势是什么?北京车展隐藏了怎样的数字密码?

这篇文章写在国庆期中,北京车展接近尾声了。很多事情,仍值得回顾与总结一番。

2020年,波谲云诡,最常见到的一个词是“不确定”。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不确定因素充斥其间。

就好比“特朗普确诊感染”,引爆了一颗不确定性的,波及美股,影响时局。

我们将话题收回到国内汽车市场。北京车展得以顺利举行,这意味着国内车市正在从不确定性,走向确定性。市场趋暖,形势趋稳,在最后一个季度,且看能够抢回多少失去的岁月。

7月、8月,新车销量“两连涨”,同比增幅均超过了7%,上半年被抑制的消费需求,正在徐徐释放出来。

今年的北京车展,相当于一个锚点,赶在国庆前,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为整个行业加油打气,同时,担当未来几年的行业风向标。

大浪淘沙,有喜有忧

北京车展,两年一届。主办方一般会公布这样一组数据:

2020年北京车展,展出车辆有785台。其中包括全球首发车82台(跨国公司首发车14台),概念车36台,新能源车160台。

我们又翻出了2018年的车展数据。

2018年北京车展,展出车辆有1022台。其中包括全球首发车105台(跨国公司首发车16台),概念车64台,新能源车174台。

对比之后,有一个结论非常明显。2020年北京车展,其规模缩小了。不仅展出车辆总数减少了,首发车、概念车、新能源车均减少了。

不过,暂时还不能说,车企正在逃离北京车展。这应该是近两年来,汽车市场寒冬刺激下,优胜劣汰的结果。

车市的中坚力量还在坚守,步步为营,畅想未来。那些被边缘化,游走于生死线上的车企,的确没有能力参展了。

于是,北京车展变成了“晴雨表”,孰忧孰喜,当下立判。

谁在逃离,谁在坚守?

参加北京车展的汽车品牌,我们将其拆分为三大势力,主要有新造车、传统自主、传统外资。

1.?新造车

仍记得2018年,那是“新造车”最辉煌的时刻。时值北京车展,最是“秀肌肉”的好时机。你还记得那张流传甚广的新势力品牌图吗?当时来参展的新造车非常多,一度留给行业诸多错觉,好似颠覆的时代到来了。

但进入2020年,新势力的各种Bad?News频出,之前埋下的雷,一颗颗被引爆。如今仍能够在北京车展亮相的,只有蔚来、威马、小鹏、哪吒汽车等。

其中,天际和华人运通刚有新车上市,分别是天际ME7和高合HiPhi?X,更需要借助北京车展增加曝光量,所以也来了。

另外,理想汽车也进入了平稳发育期,只是没有来参展。

新造车的洗牌更快更狠。拜腾、博郡深陷泥潭,前途汽车好像看不到前途,云度偏安一隅不知所踪,爱驰好久没有新动作,奇点、艾康尼克,印象最深的只剩名字了,至于赛麟,更是掀起一场大讨论,落得一地鸡毛。

2.?传统自主

上一轮自主品牌崛起,首先是搭上了SUV爆发式增长的快车,再者是赶上了低线城市首购需求的红利。所以,自主品牌百花齐放,头部尾部都能感受到时代的慷慨馈赠。

近两年,车市进入低迷期,销量同比负增长,尾部品牌纷纷陷入求生艰难的困境,缺席今年的北京车展并不意外。

众泰汽车,山寨功力炉火纯青,但今年看不到皮尺部的身影,缺乏原创动力终究命不久矣。力帆汽车很久没有存在感了,偶尔会在股市新闻中看到力帆的消息,仅是因为和众泰一样,被打上了ST的标记。

汉腾、幻速这些品牌,正湮没于时代的风沙。华晨汽车、一汽夏利,也在踌躇中暗自凋零。海马汽车更无力参加北京车展,没有新车,经销商纷纷退网,还需要卖房进行自我拯救。

尾部品牌退出,空缺市场谁来填补?优先给到了头部品牌机会,“原则”更加明显。吉利、长城、长安等品牌,反而可以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甚至于,这些比较大的自主品牌,还可以衍生出不同定位的子品牌。比如,吉利的领克、几何,长城的WEY、欧拉,北汽的ARCFOX,还有东风的岚图。

3.?传统外资

相比之下,传统外资的淘汰率更低一些。他们的产品价位更高,而豪华品牌、日系品牌在经济下行期反而表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所以,这次缺席北京车展的外资品牌主要有法系的雷诺和DS。雷诺已经退出中国市场,DS虽声称不会退出中国市场,但其合资公司已重组,发展前景并不理想。

今年的北京车展,确实少了很多喧嚣。而为了严控疫情,入馆客流量也没有之前那么多。在这个容易引发愁绪的秋天,穿越喧闹,或许更需要我们看清行业大势的脉络。

电动智能,寻找机遇

在文章开头,我们对比了2018年和2020年北京车展的规模情况。就新能源车的“绝对量”而言,2020年减少了。

但是,如果算一下新能源车比例,也就是将新能源车数量除以展车数量,2018年是17%,2020年是20%,该比例明显上升了。

如果再去观察车展上亮相的概念车,基本都以纯电作为驱动系统,再辅以诸多智能化畅想。

几乎可以确定,电动化、智能化已为行业大势所趋。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传统外资品牌已纷纷朝着电动化转型。自主品牌十年间建立的先发优势,会不会在外资品牌的冲击中纷纷崩塌呢?

大众在柴油机上栽了大跟头,这次朝着电动化转型相当决绝。当然,大众的底气在于MEB纯电架构已经搭建完成。这次北京车展,南北大众的国产ID.4虽未登台,但已经发布了预告信息,预计10月底正式亮相。

我们绝不是说,大众的电动化之路就一定势如破竹。以ID.3为例,就曾因软件问题迟迟无法交付。但是,大众有着比较强的品牌力,覆盖面非常广的销售渠道,如果想推进电动化,更加容易一些。

况且,ID.4海外版已经亮相。虽然三电系统不能说是行业领先,但基本不差,可以满足当前所需。而且,ID系列也承载着大众数字化座舱的诸多设计理念。智能化为何总是与电动化捆绑在一起?因为智能化需要的电能,电动车更容易充分保障。

在这届北京车展上,同属日系的日产、本田、丰田,也纷纷推出了自己的新能源概念车或量产车型。

日产带来了?Ariya概念车,预计明年可以量产落地。或许是因为与雷诺结盟的关系,日产的国际化视野更广一些,在电动产品的推进中,更加激进。

而且,日产很早就有聆风纯电车型推出。在电动化领域,日产并非新兵,而是老将。

再来看Ariya这款车,车身宽,轴距长,前后悬短,已经具备了纯电架构下的SUV形态。在日系品牌中量产时间最早,日产Ariya有更大的机会抢占先机。

本田推出了SUV?e概念车,特点是侧面门为剪刀式开启,但内饰情况、尺寸数据、动力性能均未公布,具体量产时间并不清晰。

从目前看,本田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重心,仍然集中于插电混动车型。比如,这次车展,本田带来了CR-V插电混动版,进一步提升主要车型的销量,或许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丰田在电动领域的认知,仍然保持着自己的节奏。

这届北京车展,丰田主要带来了两款概念车,分别是小巴造型的e-Palette概念车,主要用于展示L4级自动驾驶,另一款是Mirai氢燃料电池车,剑指氢动力。

姑且没有看到真正来自纯电架构的准量产家用车,在丰田眼中,或许就是这样的节奏,一步一步走,不求跨越,但求稳妥。

今年以来,豪华品牌春风得意。在推动电动车发展的策略上,奔驰、宝马、奥迪保持了共识。

奔驰展台的新秀是新一代奔驰S级,该品牌的电动产品早有推出,即奔驰EQC。对应的,宝马这次带来了纯电iX3,以及代表最新设计风格的i4。

但不得不说,奔驰EQC和宝马iX3与其对应的燃油车共用了大量的技术。他们有包袱,无法做到完全意义上的革新,无论是产品定义,还是市场定价,只是将纯电车型当做燃油车型的补充,想走量并不容易。

想一想,特斯拉Model?3为繁降价,首先是成本确实降低了,再者是价格更低,电动车才有普及的可能性。

至于奥迪,对应有e-tron车型。理论上,奥迪身后是大众集团,在研发纯电平台上可以共享技术,分摊成本,效率也应该是最高的。但e-tron仍没有施展开拳脚,期待其更大的颠覆价值。

写在最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今年的北京车展并不像往日那么喧闹,开始为行业留足了更多思考的空间。

格局洗牌初现峥嵘,但存量竞争仍将持续,头部品牌还需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行业变革势不可挡,电动化、智能化大势所趋,当外资品牌纷纷转型的时候,自主品牌更需努力了。

消费者会选择,怎样的产品更好,怎样的产品更值。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宝马:如何落子电动化?

[汽车之家 行业]? “这一刻,百感交集。”2017年1月26日,春节前夕,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度”)通过了发改委审批,拿到通往造车大门的钥匙。彼时,云度人纷纷发文称,这是收到过最好的新年礼物。更好的消息是,随后不到半年时间,π1进入工信部目录,云度成为最快落地的新造车企。彼时很多人认为,搅动新能源圈的那条“鲶鱼”来了。

谁曾想,2019年中旬开始,云度不断被传出降薪、裁员等消息。与此同时,一批新造车企进入量产交付阶段,云度陷入边缘化危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就在外界以为云度可能会“沉寂”下去之时,今年5月18日,云度发文官宣,其创始人之一的林密回归,升至CEO一职,要带领企业“二次创业”。而在朋友圈转发“任命稿”时,林密特别感慨到:“百战归来再领军,从心重新出发。”

■ 大起大落,云度希望回归主流新造车企行列

现如今,提到新造车企,更多人优先想到的可能是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但实际上在2017年至2019年这段时间,云度曾经风光无二。作为非传统车企中首家获得生产资质的新建纯电动车乘用车企业,成立于2016年的云度,曾书写过“云速度”。

早在2017年10月,云度首款车型π1即量产发布,并开始陆续交付;2018年3月,第二款量产车型π3也步入市场。当年,云度即实现9300辆新车交付,经销商数也一度达到118家。都在说自己是新造车企交付第一家,但从时间上来算,云度新能源或是真正的首家。

也是在2018年,林密离开了云度新能源,其在2019年1月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期间,以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发表了主题演讲。在谈及当初离开的原因时,林密称,彼时企业已经完成了0到1的起步,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而自己一方面觉得累了,需要休息一下;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去见见外面的世界,做一些相对高端的产品。

巧的是,林密离开后的这段时间,云度发展陷入瓶颈。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新能源补贴“腰斩”,新能源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增速放缓。而云度没有及时进行调整,且产品体系较为单一并缺乏记忆点,脚步逐渐落后于其他新造车企。

2019年全年,云度总销量仅为2500多辆,呈暴跌之势。此外,2019年下半年以来,云度更是频繁被传出工人离职、强制员工休等传言。时间来到2020年,在疫情这只“黑天鹅”的狙击下,云度新能源更是雪上加霜,一季度销售仅两百余辆。在此之下,为稳定“士气”,云度的股东们邀请林密回归。

几乎没有过多思考,林密便答应回归云度。“如果说当初成立公司是源于梦想,那么如今的回归,更多是出于责任。”林密坦言,这种责任感并不是社会层面的,而是对员工的责任。“当初决定创业的时候,很多年轻人把未来交给了我,我对他们也有责任,这种责任是我回来的原因。”

回归云度后,林密很快定下了“二度创业”这个主题。在他看来,创业是个连续的过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躺在“功劳簿”上睡觉,未来公司还会经历三次创业、四次创业等。“汽车行业绝对是一个长跑,它不是比你前面跑得多快,关键是能跑多远和持续的速度。”

■ 调整期更关注车主与员工幸福感提升

“过去5年可谓云度的‘第一个五年’,我们实现了‘从0到1’的积累。”林密称,下一个五年,云度要实现“从1到2”,重回新能源汽车主流舞台。具体的做法是“从心出发”,回归初心。

在创立之初,曾有人问作为新造车企,云度希望打造什么样的产品,林密用了两句话来回应,一是“工程师的工匠精神+互联网的思维”去做一台大众消费得起的新能源产品;二是科技走进平凡,即让普通人能够感受到智能科技的进步。

再次回归,林密依然希望造这样的“国民精品车”。在他看来,中国能买得起特斯拉的人群并不占主流,云度则是希望做更多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的产品,且这款车是能够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同时,也能带来一定的驾驶乐趣。

实际上,在产品层面,云度已经久未有好消息传出,上一次还是去年9月底上市了2020款云度π1 Pro远行版,但这并非算新车,只是一款新增车型。实际上早在2018年,云度第三款SUV车型π7即已经亮相。不过目前来看,这款车型今年还是不会上市。

2020年对于云度来说是调整期和战略制定期。林密称,今年云度不会有很多新车上市,更专注的是现有用户和员工幸福感的提升。具体到现有一万多车主层面,会有一系列服务措施发布;员工层面,则更多是提供自由表达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车企纷纷裁员的当下,云度正在酝酿大的应届生招聘。针对企业战略层面的详细规划,林密称会在今年三季度陆续对外发布。

“今年我们希望把未来的全部埋下,这肯定是最重要的。”因此,林密今年只给云度定了数千辆的销量目标。不过对于未来,他有很高的的期待。他希望到2025年左右,云度能够跻身中国新造车企的前列;更远期目标则是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

■?国有资本下的逆市底气

在谈及自信源于何处?林密称是“背景”。

汽车圈外人很少知道,云度汽车是混合制经营的企业,其背后有四大股东,一是福建汽车工业集团,二是莆田国投(相当于莆田市),三是海源机械(也是福建国企),剩下的为公司高管和员工持有。背靠,这使得在2019年至2020年整体车市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云度有了逆市操作的机会。

“我们开玩笑说一个人不需要比豹子跑得快,只需要跑得比你旁边的那个人快就行。”林密称,在车市整体下行压力之下,国有资本参与的优势就会表现的更加明显。相比其他车企的无萍无根,云度多了一份底气。

云度的“国有底气”此前已经为其争得了一定的权益。早在2017年9月,福建发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0年)》时,将云度作为重点关注企业之一。

相对于上海上汽、重庆长安、浙江吉利,以及安徽奇瑞、江淮,在传统燃油车领域,福建相对于其他省市来说还处于较弱位置,全省2019年整车产量仅16.95万辆。因此对于云度,福建省应该也是寄予了厚望。实际上,据林密介绍,从今年5月开始,已有大股东开始增资发债。

不过凡事有正反面,有外界质疑,正是因为国有成分占比较高,云度在融资过程中没有其他新造车企灵活。对此,林密回应称,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一是云度实际上在对外融资时,经常会碰到说不用担心钱的事情;二是云度更希望吸引战略性,或者说性投资者,而非纯财务型,因此在选择上更加慎重。

当然,支持也不是一块“金钥匙”,当年作为国内最早的合资公司之一,广州标致成立时也给予了全方位支持,如今也是一片唏嘘,所以企业最关键的还是自身硬实力,其他仅可为锦上之“花”。

■?全文总结:

每一个爱车的人似乎都有一个造车梦。在加入云度汽车前,林密曾任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而在谈及为什么会放弃高薪职位加入造车大军时,与很多新造车企创始人一样,林密的回答是——梦想,然后慢慢变成了对员工、用户的责任,最后一直坚持靠的则是信念。对于一位曾在国外生活很长时间的人,林密称,“中国品牌”四个字的意味更重。在他看来,中国有最大的市场、最好的政策、最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消费者以及最全配套的供应链,中国电动车品牌没有理由不能走向世界。显然他希望这个品牌是云度。(文/汽车之家 章涟漪)

2020北京车展|你还需要知道的六大“隐藏信息”

[?亿欧导读?]?赢了中国市场,输了电动化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在百年汽车行业迎来集体向新能源转型这场派对中,宝马是买了早鸟票的那一个。

早期的新能源汽车路线纷乱错杂,宝马也没少做尝试。它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最早可以追溯到12年慕尼黑奥运会。当时,BMW?1602?Elektro纯电动汽车作为奥运会用车,让电动车从概念变为现实。18年,宝马开始着手对氢动力单元进行研究。2007年,以第四代7系为基础研发的世界第一款可供日常使用的氢动力汽车——Hydrogen?7被推出。

也许是Hydrogen7的项目让宝马看清了氢气发动机的前景并不乐观。2007年,宝马集团启动了“Project?i”项目,开始了以量产为目的、以电动为主的新能源技术研发。而当年,特斯拉也才刚刚成立了三年。

2013年,宝马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i3正式上市,宝马对这款车的期待是“改写历史”。在新能源汽车尚未大举进军之时,这家豪华汽车制造商用一种颠覆性的产品改变人们对于纯电动汽车的观念。在2014年-2016年,i3是全球新能源汽车第三的销量。

那年,它还是宁德时代的伯乐。2012年,华晨宝马看中了ATL为苹果生产电池内芯的稳定性,但由于ATL不做动力电池,因此和宁德时代的合作就顺理成章。然而,当年的宁德时代也并没有造动力电池的经验,还是靠着宝马提供的长达800页全德文的动力电池生产标准,宁德时代才得以做出符合车规级的动力电池。

靠着宝马的赏识,宁德时代用7年时间从无名到动力电池“第一股”,现在还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中国市场份额。但它的“伯乐”宝马在电动化的浪潮中,却被落在了后面。

昙花一现

可以说,电动化浪潮中,宝马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高管的保守和研发团队相继离开、销量不振、续航里程不足、车型即将停产,这些都成了笼罩在宝马i系列头上的一块乌云,而宝马的电动化进程也几乎停滞。

宝马的首辆新能源量产车i3,尽管在上市之初能够跻身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三,但当这条赛道变得拥挤起来的时候,它的“昙花一现”也结束了。

可以看到,宝马i3在2019年前11个月的销量仅为3.76万辆,和几乎同期发展起来的特斯拉相比,宝马的提升速度实在太慢了。2019年1-11月,Model?3已经取得了24.7万辆的销量。

i3最大的软肋就是续航里程。上市之初,宝马i3配备了容量为21.6kWh的锂离子电池,续航里程为150公里。但这个续航能力,却还不及日产聆风2000年款的水平。彼时,聆风已搭载24kWh的电池,续航里程达到了160公里。更不用说2013年上市的特斯拉Model?S,其最大续航里程已经达到390公里。

随后,宝马在2016年推出了电池容量为35kWh版本的车型,续航里程为200-250公里。2019年,宝马对i3电池性能再次提升,电池组容量达到42.2kWh,NEDC续航里程为345公里。

宝马i3/?宝马官方

尽管这个数字已经远超前两代,但从目前量产的主流车型中看,在NEDC工况下,特斯拉Model?3的续航里程为460公里,而国内的广汽Aion?S、吉利几何A等已上市的主流消费级车型综合续航里程都已达到500公里,更不用提比亚迪唐EV等车型的综合续航里程已经达到了520公里。和市场上的车型进行横向对比,宝马还是难以摘下续航里程孱弱的标签。

宝马的电动化难以向前迈进,也离不开管理层对于电动化的保守。

2015年,科鲁格出任宝马集团CEO。在竞选之时,科鲁格表明了自己将加大电动化研发力度的意愿。但现实工作的推进,并不如规划中那么圆满。

从2014年到2018年,宝马每年都会对i3进行改款,但从未推出过任何新款纯电动车型。后续推出了共计10款新能源车型,但其中7款为插电混动新能源车。到目前为止,宝马的纯电动车型依然只有i3、2017年推出的运动款车型i3s,以及MINI?Cooper纯电版。与之相反,宝马却加大了对油耗更高的大型豪华燃油车的开发,并在2019年先后推出了全新8系以及X7等大型豪华燃油车。

MINI品牌首款纯电动汽车/MINI品牌官方

与此同时,宝马电动核心团队也集体“离家出走”。2016年,Ulrich?Kranz和一众宝马i的研发、设计高管离开宝马,纷纷投入新造车势力的怀抱。Ulrich?Kranz先是加入贾跃亭创办的FF,后来又加入美国新兴造车公司EVELOZCITY(现更名为CANNO),从事的仍是纯电动车研发工作。被称作宝马i8之父的毕福康则在华成为拜腾汽车的联合创始人,又在短暂任职艾康尼克CEO后,现任贾跃亭创办的FF的全球CEO。

此外,宝马研发总监的一席话更是给其转型泼了一盆巨大的冷水。2019年,宝马研发总监克劳斯·弗劳利希(Klaus?Froehlich)在慕尼黑接受访时言之凿凿:“没有一个消费者对纯电动车有真正的需求,一个也没有。”在此之前,弗劳利希曾被视为宝马下一任CEO候选人之一,由此可见,宝马核心高层对于电动化转型的态度并不坚定。

结果就是,宝马在电动化上发力最早,到如今却已经实实在在地落后了。BBA之争持续了多年,在中国市场,2018年还排在末位的宝马,2019年凭借72.3万辆的年销量坐上了豪华车市场的头把交椅。然而,2019年的宝马赢了中国市场,却输了电动化。

眼下,奔驰首款国产电动SUV已经于去年11月在中国正式上市,同时宣布正式进入中国电动车市场。十天后,奥迪首款纯电动车e-tron也在中国迎来上市,从今年开始实现本土化生产。而宝马的首款电动车SUV车型iX3将于2020在沈阳华晨宝马工厂量产上市。

率先上市,就意味着早一步占领市场,宝马上市已经晚了一步,又该如何迎头赶上呢?

加速追赶

走出东北后的宝马,将电动化在了江苏。

2019年11月29日,历时507天之后,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的合资项目光束汽车正式在张家港启动。光束汽车项目注册资金为17亿元,总投资约为51亿元。项目落地后,年产能将达到16万辆,包括燃油车及纯电动车的研发和制造能力。当然,该项目主要的侧重还是纯电动车的生产,将生产宝马旗下品牌MINI电动版车型。

光束汽车项目的落地,给宝马MINI的电动化正式插上了翅膀。MINI品牌在2018年中断了连续三年的增长,这种势头还在延续。2019年,MINI全球销量为34.7万辆,同比跌幅4.4%,成为了宝马旗下唯一负增长的品牌。因此,如何振兴MINI品牌成为了宝马不得不面对的事。

之所以选择长城这个合作伙伴,宝马正是看中了其成本的控制能力,以及扎实的国内造车经验。MINI作为一个年销量在30万左右的品牌,在短期内大举进行产线的电动化改造,仅靠宝马集团的一己之力显然欠缺了经济性,因此宝马需要合作伙伴来分摊,并加速这一进程。

为了加速电动化进程,在去年6月,宝马集团还与捷豹路虎宣布联手合作开发第五代?BMW?eDrive?电力驱动技术,以推动面向未来新四化转型过程中的电动化技术发展。

同时,宝马集团也表示,原定于2025年实现25款新能源车型的布局将提前至2023年。按照规划,今年,宝马将在沈阳工厂生产面向全球的纯电动BMW?iX3;2021年,宝马iNEXT和宝马i4将分别在德国丁格芬工厂和慕尼黑工厂投产。

此外,2019年11月,宝马宣称已经和宁德时代以及三星SDI签署了价值超过780亿的两份动力电池购合同,其中对宁德时代的订单由311亿元增加到了569亿元。

宝马于2008年开始研究电芯技术,目前已经在中国沈阳、德国丁格芬和美国斯帕坦堡建立了三个电池工厂。2018年5月,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项目顺利奠基,在2020年启动生产。动力电池中心二期生产的BMW全新第五代动力电池,将用于宝马集团BMW主品牌的首款纯电动车型——全新BMW?iX3概念车的量产车型。2019年11月,宝马宣布投入2亿欧元建成的全新电芯技术中心也在德国慕尼黑正式投入使用。

宝马iX3/?宝马官方

风卷云涌的车市,市场领先者们也难掩焦虑。汽车行业正在经历转型期,新势力在蓄力弯道超车,传统车企们则要坚守住领先地位。相比较于没有负担的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的面临的阻力则更大。

但是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仍然停留在初期阶段,尽管宝马的电动化开局失利,短暂的落后也不能说明在这场“马拉松”中会一直落后下去。尽管i3和i8的销量并不成功,但它们对于宝马除了销量还有更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对于量产化电动车的研发、生产、销售方面的积累,比奔驰和奥迪早了5年,领先了整整一个汽车的生命周期。

如今,在电动化上重新落子布局,宝马终于要踩下了这脚油门。

编辑:张宇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九月车市回顾:一叶知秋 北京车展昭示未来行业格局

印象中,车展无非展车。

然后,车迷看稀奇;用户捡“期头”;厂商刷存在感。仅此而已!

但业内人都知道,其实每一次车展都意味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暗含各大车展之间的明争暗斗,或也隐藏着品牌之间的争锋相对,一个品牌的底蕴与未来,我们都能从每一次参展情况一窥究竟。这次2020北京车展同样如此。

1.2020北京车展的“唯一”性

受特殊情况影响,今年的北京车展从4月一路后延,直到9月。此前,底特律、日内瓦、巴黎等国际车展已纷纷取消。因此,北京国际车展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的A级国际车展,基于此,甚至有业界评论说“2020年第16届北京国际车展都将载入史册。”

而更现实的是,得益于国内疫情控制得当,上半年中国汽车销量占全球32%。而反观全球市场,美国的汽车销售相比疫情前下降了9.5%,欧洲的汽车销量下滑了17.6%。由此,全球车企将目光投向复苏最快的中国市场,这使今年北京车展的重要性格外凸显。

2.新能源唱主角

此前几届车展,往往都会看到一个叫做新能源馆的单独展位,但今年没有了。蔚来展台在奔驰展台对面,小鹏展台在红旗展台对面,比亚迪展台在奥迪展台对面,Polestar?展台在英菲尼迪展台对面,领克展台在宝马展台对面。新能源汽车参展比例高达40%。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北京车展还在老馆设专馆举办“第三届北京国际新能源汽车展”和“零部件展馆“,展览时间从9月28日-30日,为期三天。新能源在此次北京车展是真的唱了一回主角。

3.豪华车大举进军“纯电时代”

2018年北京车展时,豪车品牌尚未过多涉足纯电领域,而在本届北京车展上,纯电车型纷纷占领各大豪华车企C位。

其中,宝马带来了首款纯电SUV车型宝马iX3/首款纯电动四门轿跑概念车i4;大众官宣了旗下首款纯电动SUV?大众ID.4将于10月24日正式发布;奥迪两款纯电动车型Q4?e-tron概念车以及e-tron?Sportback完成中国首秀;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大型豪华轿车EQS;雷克萨斯的纯电动概念车LF-30中国首秀;沃尔沃带来了首款纯电车XC40?RECHARGE;福特带来了Mustang?Mach-E。

4.执着于燃油车的理工男

虽然,新能源车型唱主角,但不排除有一些执着于燃油技术的品牌。比如此次马自达不但借着品牌100周年的契机,在展台上摆出多辆品牌历史上的经典车型,更为北京车展带来了SKYACTIV?X汽油压燃发动机。而就在马自达的隔壁,阿斯顿·马丁也在走偏锋,带来了搭载4.0升直列6缸自然吸气发动机,同时也最为经典的007座驾DB5的限量复刻版本。是不是有点意思?

5.网络直播成主流

此次北京车展,组委会有史以来第一次设立官方直播间,以及前所未有的设立了官方直播。车展期间,几乎每一座展馆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到或单枪匹马、或团队作战的直播大军,稳定器+手机/相机俨然已经成为标配。并且他们的出现,甚至大有抢过车模风头之势。如果说,相当一部分网友们关注车展不为看车,只为一睹车模芳容;那么今年,或许更多宅男会选择捏住手机屏幕,让直播**姐们带他们逛车展。

6.品牌之间大浪淘沙

2020年的北京车展,又有相当多的汽车品牌缺席,包括传统品牌中的华晨、宝沃、海马、众泰、力帆、汉腾、君马、陆风、斯威、猎豹等;造车新势力中的理想、大乘、云度、爱驰、前途、恒大、奇点、艾康尼克、博郡等;国际大牌中的迈凯伦、阿尔法·罗密欧、法拉利、雷诺、DS等。

那些没有参展的品牌,或是节约经费,?或是“穷途末路”,或是因为海外疫情影响导致参展难度大。但总的来说,他们中的一些在面对日新月异的汽车市场时,已无“还手之力”。

此外,更多的品牌在坚持参展的同时,却没有举行任何形式的发布会,在媒体日上,东风标致、广汽讴歌、斯巴鲁、上汽通用,都选择了“静静”的展示自己。

当然,可喜的是,我们还迎来了小鹏、赛力斯、天际、合众及高合HiPhi等新面孔,为新能源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同君:

车展已经不仅仅是“展车”,明争暗斗之下,是品牌的博弈,是技术的革新,是对我们未来生活方式的“窥测”。只能说且看且珍惜吧,毕竟,说不定看着看着,就没有车展可看了,你说是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北京车展 | 传统车企正“转守为攻”

国庆八天长,是难得的放松调整时间,久违的“人气儿”一扫疫情带来的阴霾。今年国庆期间的官方舆论宣传,就是两个主题,一个是对比疫情期间的惨淡与抗争,突出“泪目”;一个是以国内旅游市场的火爆,让仍然受困于疫情的西方国家“羡慕”。不管怎么说,都是“风景这边独好”。汽车行业也是如此,截至8月,中国汽车产销已经连续五个月实现正增长。可能是全行业都在埋头挣钱,看起来,九月份除了北京车展,似乎没什么大事,但北京车展也确实反映出行业未来的一些事。所以回顾九月车市,还是主要谈谈北京车展。

不知有多少朋友找我要北京车展门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京车展取了上下午分场、限制观众人数等措施,门票提前售罄。可以说,首次在国庆期间举行的北京车展,已经成为首都市民欢度国庆的重要选项,无论其是否有买车需求。据官方统计,今年北京车展共展出车辆785台,比2018年上届车展减少了237台。不过,作为今年唯一一个国际顶级车展,北京车展能够举办,就已经是巨大的成功。展示了中国抗击疫情的成果,也彰显了中国汽车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一直以来,交替举行的北京和上海车展,就是汽车行业全年发力的起点,体现了当年的行业趋势。今年北京车展移师9月底,依旧昭示了未来的行业格局。只不过,从“春江水暖鸭先知”,成了“一叶知秋”。

新能源车的新格局

这次北京车展最大的看点,依旧是新能源车,但是和几年前各大展台都放几台“油改电”来凑热闹,以及新势力齐聚展台讲概念之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本次车展展示的160台新能源车,实实在在体现了新能源车未来的竞争格局。

日产Ariya

最重要一点就是合资企业大举杀入新能源领域,多家企业参展核心就是新能源车,这和他们在前几年“应付”的场景大为不同。东风日产伴随着日产品牌焕新,推出了重量级纯电SUV--?Ariya,同时,有别于传统“增程式”理念的e-POWER技术也将引入中国。这些新能源杀手锏,为“技术日产”的标签提供了新的解读。

奥迪展台展示了国产e-tron,以及Q4?e-tron概念车;宝马iX3在车展前预售,本次也成为展台重点;奔驰展台的光芒被换代的S级和改款E级所掩盖,但是奔驰在10月6日发布的全新战略中,宣布推出电动车平台EVA、MMA,到2030年,电动车销量将占到新车一半份额。大众的ID.产品虽然没有按照预期在北京车展亮相,但正式的发布活动也将在10月举行。

福特Mustang?Mach-E

在电动化方面不那么显山露水的福特,此番带来了首款电动SUV?Mustang?Mach-E,上来就玩起了性能,起点非常之高。沃尔沃公布了RECHARGE产品体系,包括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新能源领域更前瞻的丰田,除了雷克萨斯充满未来感的电动概念车LF-30之外,还展出了燃料电池车第二代Mirai概念车。虽然国内的专家仍然在呼吁氢能源是终极解决方案,但是考虑到艰难的现实,国内厂商在氢能源方面的力度明显减弱,参展车型不多。

特斯拉展台偏居一隅,也没有新产品,但是10月初国产Model?3再次官宣降价,还是震惊了业界。外资、合资品牌已经亮起了镰刀,开始收割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韭菜。可能真如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两个月前所言,“我们基础设施全都做完了,但是人家开始热卖。”

对比之下,最容易受打击的,就是已经初步建立江山的自主新能源车企业。但是他们也在利用车展机会发大招。一汽再次让观众“眼前一亮”,展出了豪奢的大型电动SUV--EHS9。东风新创的高端电动车品牌岚图,是竺延风职业生涯晚期的一场豪赌,用尽了一切时髦词汇,却难以解释之前自主产品并没有具备说服力的成功经验。北汽高端品牌ARCFOX的首款车型αT公布了预售价,该车凝结了麦格纳和华为的经验与智慧,但现在的高端电动车竞争,产品力只是门票,如何提供不一样的用户价值,对一心做好自主的北汽来说考验极大。

竺延风的回眸,是否在思索“耐住寂寞”的得与失?(苏雨农?摄)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北京车展更是分水岭。理想、爱驰、零跑等企业没有参展,只能说是结合产品节奏,考虑最经济的方案。华人运通和天际,则是抓住了最后的时间窗口。华人运通的首款量产车高合HiPhi?X,由于高科技巧思颇多,引来观者云集,把旁边特斯拉展台对比的灰头土脸。这款车型,与大洋彼岸3年前轰动CES的产品颇有几分神似,让人回想起“互联网造车”概念的全盛时期。但是68-80万元的价格,能否让用户买单。对于华人运通这家企业来说,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的恢宏概念,到造车新势力最贵车型的推出,其发展模式总让人觉得是玄学。而对于与丁磊在上汽和FF都有交集的张海亮来说,他麾下天际汽车首款产品ME7,自去年上海车展预售,到如今上市,已经经历了一年半,其中甘苦自知。不过这家企业的服务模式,渠道建设都已经有模有样,坚持到今天,至少是保有了继续参与竞争的机会。

高合HiPhi?X

蔚来在新势力中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轨道,不久前刚刚宣布已经实现连续7个月销量同比增长。本次车展蔚来没有推出新车,但是其展台规模属新势力第一,几乎在展馆复刻了一间“牛屋”。实体换电站不停歇的演示,车主代表作为志愿者忙前忙后服务,可以说是另一种维度的张扬。在接受长镜头访时,李斌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他认为,如今汽车的技术和连接用户的方式都在变化,传统企业的成功路径在今天可能不那么合适了。传统企业转型的难度比蔚来这样的新公司更大,要克服机制和文化的困难,要比资金和更大。李斌这一席话,即点出了传统车企搞新四化,能否成功的隐忧,也点出了新企业如何立足的关键。

三家已经上市的企业蔚来、小鹏、理想,加上刚拿到百亿D轮融资的威马,无疑构成了造车新势力的头部。这些创新企业,与传统自主新能源车企、外资车企,还有特立独行的特斯拉,构成了未来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版图的四支主要力量。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格局,在本次北京车展上重整,将共同突破“政策车”为主的局限。

自主品牌的分水岭

本届北京车展规模减小,疫情是主要原因。但是对比2019年上海车展,此次缺席的乘用车整车厂包括DS、雷诺、阿尔法罗密欧、法拉利、迈凯伦、众泰、华晨、海马、猎豹、陆风、大乘、汉腾、奇点、爱驰、前途、零跑、博郡、清源、艾康尼克、国机智骏、格罗夫等等。这里有逐渐退出中国市场的法系品牌,有难以为继的新势力,但是最值得嗟叹的还是华晨、海马等曾经风云一时的自主品牌的沦落。

极星Precept概念车

跨国车企高管中,只有极星CEO托马斯·英格拉特宁受14天隔离之苦,也要来参加车展。所以相对来说,车展本应是自主品牌占据更多话语权。在疫情影响下,今年自主品牌整体市场份额不断走低,但细看却是两极分化的差异。这次车展上,长城、吉利展台的含金量,不逊于主流合资企业。有备受关注的新品,有充满前瞻思维的概念车,有新平台和新架构的成熟应用,也有破圈的营销尝试。相比之下,有的自主品牌拥有更好的先天条件,却率先败下阵来。自主企业的发展,都很难绕开模仿、低质低价等“原罪”,但是在打下基础之后,是坐享其成,还是勇于投入;是融入世界,还是故步自封;是多元发展,还是圈地烧钱,在中国汽车进入调整期,以及疫情的增益作用下,终于得以清算。

长城“潮派”概念车

魏建军关于“长城能否挺过明年”的自省,有点矫枉过正,但是不能否认长城在如此规模下,依旧寻求改变的勇气。即将消失的那些自主品牌,如果不被山寨车型的短时热销,未必没有如今长城吉利的局面。淘汰没有偶然只有必然,不上进的企业没有资格生存。中国自主品牌终于开始进入“正向”时代。从此以后,中国汽车消费者的钱没有那么好赚,车展的参展企业也会只少不多。

新生态链的闯入者

新国展的主展区,以乘用车为主。城里的老国展,设置了零部件展区。但是主展区有一家“供应商”展台,却是人气最高的展台之一,也是诸多参会车企领导都要去学习体验的地方,这就是华为展台。媒体日当天,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非常繁忙,成为了多场车企发布会的座上宾。华为展品覆盖范围非常丰富,展示了自己在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的优势,并且和汽车产业进行了深度整合,包括了自动驾驶、高精地图、电池安全、OTA、V2X、智能座舱等多领域的解决方案。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立只有一年多,却有了如此之多的成果,其研发能力令人惊叹。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左)参加车企发布会(苏雨农摄)

这个BU在成立伊始,就明确聚焦智能汽车的增量市场,帮助企业造好车。这一方面为车企打消了顾虑,比车企几年前和BAT的合作减少了很多市场宣传因素;另一方面也说明,新的入局者,如果想从软硬件角度突破传统的产业链,最大的机会来自汽车电子领域。在新国展还有两家零部件企业,分别是博世和地平线,代表着传统巨头的转型和新兴企业的实力。

相比之下,BAT在车展上的存在感有所降低。他们和车企的落地合作,主要体现在车载交互层面,有些产品已经相当成熟,并不需要大张旗鼓的宣传。有的则是站在背后,从资本层面遥控新势力的发展。但是和华为相比,这样的合作显得范围稍窄。

其实,还有一家能够深度改变车企现状的互联网公司,本届车展并没有亮相,这就是滴滴。滴滴坐拥用户数据,用车场景,造车需求。每年对新车的需求量,不亚于一家中等规模的车企,完全有能力引导车企的研发生产,相信很快就有落地成功。可见,汽车产业链并不是不能变化,只不过还无法达到颠覆的状态。华为的异军突起,不只是研发能力导致,而是车企在权衡自己优劣势之后,做出的主动选择。但是有这样的闯入者,才会引导汽车行业向移动出行领域过度。用不了多少年,衡量业界实力的标尺,将不只以产销来判断。用户活跃度、“在线”时长、拥车后产生的GMV,都将成为更重要的指标。

可能对于大部分熙来攘往的观众来说,北京车展仍然意味着香车美女。但变化确实在悄然发生。北京车展掀起了“金九银十”的销售高潮,也掀起了未来几年行业变化的一角。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印记。穹宇之下,无论是前浪,还是后浪,只不过是某个特定节点的产物罢了。它们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碰撞,并在长久的对抗存下去。

放眼汽车市场,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早已围绕电气化领域展开一番较量,并且这场对决注定是漫长的过程。但无论如何,谁也不想当炮灰。

如今,特斯拉一骑绝尘,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加快崛起,它们在新能源市场不断摧城拔寨,让传统车企真正从内心感受到了紧迫感和危机感。面对这些“来者不善”的对手,传统车企显然并不愿意“束手就擒”。

而2020北京车展,刚好是检验电动车发展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此,各大传统厂商纷纷秀起了肌肉,拿出了各自的重磅电动车产品,期待在气势上形成压制。

被颠覆?不存在的

在传统车企中,大众在新能源领域下了血本,丰田开足了马力拥抱电气化,宝马、戴姆勒、福特紧紧盯着未来出行,吉利、长城等也在朝着新的电气化目标进发……

在本届北京车展上,福特全球首款纯电动SUV?Mustang?Mach-E完成中国首秀,作为Mustang家族的一员,Mach-E也承载了福特电气化突围的重任。据福特方面介绍,MustangMach-E高性能版完成0-96km/h加速仅需3.5s,WLTP工况续航里程最大可达600km。预计新车将于2021年进入中国市场。

9月13日晚间,宝马iX3纯电动SUV开启预售,预售价47.00万元-51.00万元。在北京车展上,iX3再次与公众见面,新车搭载宝马第五代eDrive电力驱动系统,最大续航里程达500km。目前iX3已在沈阳基地下线,将于年内正式上市。

奥迪带来了全新概念车Q4?e-tron?concept,以及备受国内消费者期待的国产版e-tron。国产版e-tron基本延续了进口版车型的设计,并配备三元锂电池组,电池能量密度为142Wh/kg,NEDC工况续航里程为465km。

日产全新纯电动跨界SUV车型——日产Ariya也首次亮相北京车展,这款新车结合了日产汽车在电动技术和跨界车型两大领域的优势,搭载了“日产智行(Nissan?Intelligent?Mobility)”最新技术成果,充分展现了智能网联车型的动力和性能。新车有望于2021年在国内市场销售。

作为雷克萨斯电气化愿景的重要开端,其首款纯电动概念车LF-30在北京车展上亮相,展示了雷克萨斯对于未来电动车的无限畅想。据官方介绍,LF-30用纯电驱动,完成0-96km/h加速需3.8s,配合110kWh的电池组,WLTP工况续航里程可达500km。

早前已宣布要实现全面电气化的沃尔沃,在北京车展上公布了全新RECHARGE产品体系,包含了全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纯电动车型,其中RECHARGE?T系列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RECHARGE?P系列为纯电动车型。现场展示的XC40?RECHARGE?P系列装备的是三元锂离子电池,WLTP工况续航里程400km。

作为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高端子品牌,岚图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发布了品牌首款纯电量产概念车,并且公布了这款车型的命名iFree。以iFree为原型的量产车定位为中大型高端智能电动SUV,目前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严苛测试,将于明年投产上市。根据岚图品牌的规划,从2021年起,每年将向市场投放不少于一款新车型。今后5年,岚图汽车产品将涵盖轿车、SUV、MPV?等多个细分市场。

北京车展期间,北汽集团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正式公布了中文名极狐,同时首款量产车型ARCFOX?αT也揭晓了预售价,共包括480S、480S+、653S、653S+、H五款车型,预售价为25万元-33万元。这款车型是由北汽集团联合麦格纳、华为共同打造,在全球顶级赋能下,拥有653km超长续航、4.6s百公里加速度、0.271Cd同级最低风阻系数等优异产品性能。

吉利领克也将全新ZERO?concept纯电动概念车带到了北京车展现场,新车用的是全新的SEA浩瀚架构,定位于中型车,车身长度4850mm,轴距达到2999mm,0-100km/h加速时间在4s以内,NEDC续航里程超过700km。预计新车会在2021年下半年正式量产上市。

在传统车企里面,唯一的遗憾是,大众ID.4没能来车展现场。不过,大众方面已经宣布,ID.4将于10月22日在深圳上演中国首秀。作为大众品牌首款在国内上市的MEB平台车型,ID.4将分别由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国产。

有人欢喜有人愁

相比传统车企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大放异彩,造车新势力们明显“黯淡”了不少。要知道,在2019年上海车展的时候,参展的造车新势力加起来将近20家,今年这一数字已不足10家。

零零柒车邦德了解到,一些造车新势力之所以选择不参加北京车展这类大型国际车展,主要是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特别是,有的初创公司习惯了“节衣缩食”的日子,凡事讲究量入为出,对投资回报率更是格外看重。而参加大规模车展,意味着需要承担场地费、搭建费、宣传物料费、演出费等一笔不菲的开支,就算是“不差钱”的主,可能也要皱一下眉头,更何况在资金方面捉襟见肘的公司了。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理想。理想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抠”,虽然理想已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且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但其对“花钱”这件事向来比较谨慎,正如理想CEO李想之前所说,“理想ONE的上市发布会用了不到200万拿到上万的订单。”由此可见,理想对于成本和效率的要求有多么苛刻。再者,理想仅有理想ONE一款产品在售,这款车已经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上露过面,如果再来参加今年的北京车展,似乎意义并不大。

对于爱驰而言,其也在权衡自己的投入能否收到实质性的效果。说到底,就是希望尽可能地把每一笔钱都用到实处。北京车展?算了吧,太烧钱,还不如挑个规模小一点的地方性车展。

还有一些公司则因为命运不济,别说是车展,恐怕在市场上已经找不到容身之地了。一方面,经济大环境不景气,市场竞争加剧,有人进场,就必然有人出局;另一方面,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阵脚,对于不少本就面临“钱荒”的造车新势力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种种因素叠加在一起,让造车新势力上演了一场惨痛的生死别离,比如拜腾、博郡、赛麟就接连“爆雷”,最终落得个关厂停工、破产清算、拍拍屁股走人的下场。

而奇点、前途、艾康尼克的经营状况也不容乐观,当前仍深陷泥潭难以自拔。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造车新势力缺席本届北京车展,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从国内造车新势力头部阵容来看,除了理想外,蔚来、小鹏、威马都出席了本届北京车展。蔚来将蔚来中心(NIO?House)搬进展馆,并以EP9、ES8、ES6、EC6组成参展车型阵容,同时带来了NIO?OS?2.7.0、Nigateon?Pilot?(NOP)领航功能,以及公布了Power?Up?Plan全新补能。在产品层面,蔚来并没有太多新鲜的东西。

小鹏则携超长续航智能轿跑P7、超长续航智能SUV?G3i亮相,并推出了“小鹏超充免费加电”及“电池租赁”。当然,最让人兴奋的是,小鹏对未来出行生态的探索有了新成果,那就是超低空飞行汽车的第一代探索版本——旅航者T1,这款飞行汽车也成为了本届车展的一大亮点。

前阵子刚刚完成100亿元D轮融资的威马,在车展上发布了EX6Plus?6座版车型,同时展示了Men概念车及其代表未来电动生活体验的WMConnect智慧数字座舱。

北京车展前夕,华人运通旗下首款量产车型——高合HiPhi?X正式上市,提前抢了波流量。新车分为创始版六座和创始版四座两个版本,售价分别为68万元和80万元。在北京车展上,高合HiPhi?X再次现身,凭借着极具未来感的造型,吸引了大量观众围观。据官方介绍,高合HiPhi?X以“场景定义设计、软件定义汽车、共创定义价值”的理念进行设计和研发,旨在打造满足中国高端消费者用车需求的豪华SUV。按照,高合HiPhi?X将于2021年上半年进行批量交付。

同样留在北京车展“舞台”上的还有哪吒、天际。哪吒发布了第三款量产车哪吒V和全新概念车Eureka?03,而天际则展示了5+X智能电动SUV天际ME7。

另外,第三次参加北京车展的特斯拉,则带来了Model?3、Model?S、ModelX三款主力车型,Model?Y尚未亮相。或许是因为“老面孔”少了些惊艳和震撼,特斯拉展台的人气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气氛还不如对面的高合展台热闹。

漫长的博弈

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处于变革之际,国内汽车市场也告别了过去的一路狂奔,进入平稳发展期。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针锋相对,都希望能抢占制高点。

实际上,传统车企在电气化转型之路上,要比一些造车新势力更具优势。首先,传统车企拥有成熟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设计、研发、制造经验做支撑,产品可靠性更有保障;其次,传统车企可以直接对生产线进行相应调整和改造,尽可能地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做好质量管控;最重要的是,传统车企资金雄厚,可以推动各项合作,集各家之长。

从造车新势力的角度来讲,过去的一年,绝对是最动荡最坎坷的一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步退坡,让造车新势力的热度有所降低,而不少仍停留在PPT阶段,实车始终难产的公司在疫情前后纷纷倒下。经过大浪淘沙之后,造车新势力分化进一步加剧,头部梯队也变得更加突出了。

对比往年车展,新能源汽车最多只能算“一抹亮色”,但如今新能源汽车成了绝对的“主角”。据不完全统计,本届北京车展上亮相的所有车型中,新能源汽车占据近四成的比例。

更值得一提的是,传统车企已经吹响了反击的号角,随着玩家不断增多,国内新能源产品越来越丰富,尤其是在中端和高端市场。与此同时,新能源产品形态也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局面。本届北京车展上,除轿车和SUV品类外,包括长城炮EV、上汽大通EUNIQ?7、新宝骏小BIU智慧汽车等涵盖皮卡、MPV和跨界出行的纯电动新物种也陆续出现。

一场汽车界的狂欢,厂商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观众的尖叫声此起彼伏,而其背后则暗流涌动。新旧思维的对决已然拉开。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接下来走的每一步都可能会影响到各自未来的命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