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保养 汽车保养

小米汽车多少钱一公里_小米汽车3.9万

tamoadmin 2024-10-09 人已围观

简介1.如风达快递:本是小米御用快递,现却因服务差没生意,还欠7000万2.小米唐沐等大咖精心挑选的100个年度研发案例实践3.小米手环4,NFC版评测:几乎没有短板的智能手环 硅谷的共享电动滑板车,拍摄/丁诗贝 当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被五光十色的共享单车占领时,美国人惊呼“这么影响市容”。如今,面对全美飞速增长的电动滑板车,他们也要头疼了。 电动滑板车正从美国的各大城市出发,逐渐“入侵”美国

1.如风达快递:本是小米御用快递,现却因服务差没生意,还欠7000万

2.小米唐沐等大咖精心挑选的100个年度研发案例实践

3.小米手环4,NFC版评测:几乎没有短板的智能手环

小米汽车多少钱一公里_小米汽车3.9万

硅谷的共享电动滑板车,拍摄/丁诗贝

当中国城市的大街小巷被五光十色的共享单车占领时,美国人惊呼“这么影响市容”。如今,面对全美飞速增长的电动滑板车,他们也要头疼了。

电动滑板车正从美国的各大城市出发,逐渐“入侵”美国人的生活。在路上走着走着,亮着灯的电动滑板车可能就从你身边飞驰而过,无需太大动作就可以达到时速15英里/小时(约25公里/小时)。

在地广人稀的美国,人们骑单车的次数越来越少了,2017年在美国本土投放的超过4万辆共享无桩单车大部分都在闲置。而美国国家城市交通组织(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ity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全美已经有了85000台电动滑板车,比过去几十年逐步增长、美国最流行的有桩单车还要多上18000台。

去年全年,全美消费者使用电动滑板车共3850万次,已经超过了他们使用有桩共享单车的次数(3650万次),更是远超在中国仍旧很流行的无桩共享单车(300万次),这一趋势还在不断加强。

在美国大规模启动仅仅一年半以后,需要更少力气、更方便出行的电动滑板车就这样拿走了共享单车“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名头。

电动滑板车和过去几年在中国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一样,都是试图用轻量级的出行方案连接城市,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事实上,不少电动滑板车玩家就是从共享单车公司发展而来,有些企业则同时提供电动滑板车和共享单车。

不过从数据来看,还很年轻的电动滑板车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大部分美国青少年对滑板车都很熟悉,它轻便、省力,在电动版本上蹬上两下就能轻松加速,可能有人不会骑单车,但很少有人能从电动滑板车上摔下来。

在美国,如今的电动滑板车主要有五大玩家:Bird、Lime、Spin、Jump(Uber)、Lyft。

Bird是共享电动滑板车发展最快、体量最大的初创企业之一,迄今为止融资超过2.7亿美元。Lime从共享单车转型共享电动滑板车,总融资额超过7亿美金。

Uber和Lyft都已经是共享出行领域的头部玩家,Uber于2018年收购了Jump及投资了Lime,这两个品牌的的共享电动滑板车及单车如今都出现在其主app上。相似的,Lyft的主app也在2018年夏天起提供电动滑板车选项(和共享单车一同显示),如今已经扩张到华盛顿、圣何塞、丹佛、迈阿密、洛杉矶、达拉斯等十数个城市。

Spin也是从共享单车转型而来,去年11月被福特收购,成为福特出行版图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主要玩家的总部全都位于加州,整个加州也有十数个城市能看见电动滑板车的身影,主要投放区域都在人流密集的downtown或其他商业中心区、景区。

Lyft的共享单车及共享电动滑板车界面截图

和中国的共享单车类似,共享电滑板车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使用,不过如果是新注册账号,app往往会多一个步骤:安全须知,里面包括建议佩戴头盔、驾驶方式、停放方式以及要求消费者遵守交通规则等内容。

app中的安全须知

Bird、Lime、Spin、Lyft的收费方式相似,都是起步一美金,之后每使用一分钟0.15美金。Uber旗下的Jump则看起来稍微经济一些,解锁不需要钱,每使用一分钟0.1美金。具体收费根据不同城市可能会有细化,但是价格都不高。

”Bird和Lime的车感觉都更重一些,Lyft的车相对来说更好控制,但是也会有点不习惯用按钮来刹车。”尝试过不同电动单车的硅谷工程师David对钛媒体表示。实际上,这些电动滑板车最初大多来自于小米或Segway的消费级电动滑板车,在获得最初的资金后,Bird、Lyft都纷纷开始定制更适合用于共享的滑板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和中国遍地开花的共享设备不同,现在这些共享设备大多都在人流密集的 旅游 城市或者大型城市。毕竟美国是以城市群的形式分布的,在人口分散、总数较低的小城市,这些电动滑板车的用处并不大。

不过它和共享单车的优劣势颇为相似:

优势是能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需要的停放空间较小,比共享单车还棒的是,不需要什么学习时间就能骑;劣势则是乱停放问题,以及需要及时的“再平衡”————把需求量较小地区的车辆人工挪到需求量更大的地区。

在三藩、圣何塞、圣地亚哥、丹佛等美国城市,除了这些全国发展的玩家以外,还有十数家更小型的共享电动滑板车厂商竞逐这个不断增长中的市场,也有像Razor这样的电动滑板车厂商入局。

在加州南端的圣地亚哥、硅谷腹地圣何塞市中心,共享电滑板车已经成为年轻人和游客的常用工具,让他们能在停车位紧张的景区或市中心区域自由穿行。比如圣地亚哥中心区,大部分停车场收费高昂,在20-30美金之间(约138-205人民币),如果两人出行,使用共享电滑板车可以随用随停,费用也只是开车的接近?。

交通费对比

正如上文所说,电动滑板车固然能解决一些出行的问题,然而从共享电滑板车已经很流行的洛杉矶、圣地亚哥等城市的情形看来,共享车辆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会有乱停放的问题。

电动滑板车厂商主要通过三个方式试图改变这一点:

一是app内的提示(效果非常有限);

二就是要求用户在停放好之后拍好照片,证明车辆停放放在要求区域内,才能结束行程。另外还设置了一个限制区域,假如停放在“No ride zone”(限制骑行区域),会有额外的罚款;

三是自己的员工或雇佣合同工,调度和整理车辆。

街头共享滑板车,拍摄/丁诗贝

而美国政府则在电动滑板车大潮中找到了独特的监管切入点:数据。

这些和管理者、乘客的争端,令人想起Uber刚起步时的种种戏剧性情节。一位在过去共享出租车大战中颇有经验的老兵,也把自己对于共享出行的思考和分析应用到了这个新兴市场————在LADOT(Los Angel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洛杉矶交通局)的总经理Seleta Reynolds的带领下,LADOT开发出了一套管理共享电动滑板车、共享单车的系统,这套系统能够让洛杉矶交通局和共享电动滑板车企业实时传递数据和信息。

“共享出租车兴起时,由于这些公司(Uber和Lyft)给出的信息非常不透明,城市政策制定者很难接触到哪怕非常基本的数据,或者作出政策上的变动,也就失去了管理、设计、理解在公共区域发生的一些变化的机会。”回想起自己担任旧金山 Municipal Transportation Agency的管理者时的经验,Seleta说道。

为了避免在共享电动滑板车上栽同样的跟头,她把目光投向了技术。她和福特的前首席科学家John Ellis合作,让后者的公司帮助洛杉矶交通局开发了MDS(Mobility Data Specification),让共享电动车公司能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模式和两个API接口来提交运营数据和接受城市监管部门的实时通知。

换句话说,他们既能随时知道乘客什么时候在使用电动滑板车、停放在何处、是否违反规章制度,也能随时通知企业去处理违规行为,或是规避正在进行的游行等。

这更意味着,所有乘客的行程数据,无需经过服务商的数据整合及清理,就能直接到达政府机构,这对于过去“两眼一抹黑”的洛杉矶交通局无异于天降神兵,数据监管能力直接提升了一个量级————过去,不同的城市还在要求公司用PDF、CSV等格式提交数据,滞后时间数星期甚至数月,而且拿到的都是已经聚合过的数据,公司面对不同城市的不同数据要求也疲于奔命。

未来,这个系统还可能被应用于管理共享出租车、自动驾驶 汽车 、无人机等等。 在应用MDS后,管理对于城市来说变得更加容易了。

2019年3月,洛杉矶向Bird、Lime和Spin发放运营共享电动滑板车的许可,但是要求他们做到在早七点到晚十点之间,收到投诉后两小时内完成对违规停放车辆的处理。这对于这些公司来说,是一个比以前更严苛、压力更大的管理上的挑战。

另一方面,未来政府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来进行政策上的调整,以约束或鼓励这些公司:希望它们能够更多地触及低收入地区,就减少那个区域的运营费用;在城市基建区域,提升运营费用,以减少电动滑板车用户影响工作的可能性等等。

这对于共享电动滑板车,乃至所有共享出行企业来说当然不是什么太好的消息,Uber就表示过,这会带来“前所未有的监管能力”,还发起了一个试图废除MDS的法案。洛杉矶交通局则表示,自己不会储存数据太久,也会避免任何能够追溯到具体用户的可能。

与政府的拉锯也许还得有一些时间才会有结果,但是对于这些狂揽了多至上亿美金的公司来说,更迫切的需求是盈利—— 或者说,至少有未来盈利的想象空间 。前段时间,硅谷知名 科技 媒体The Information指出,Bird已经亏损1亿美元,营收还在缩水,而这仅是这个疯狂烧钱行业的缩影。

对于共享电动滑板车来说,控制车辆的成本及损耗是最终达到盈利的关键。前者,不少公司选择自建车辆;为了解决后者,新定制的车辆则需要能够跑更长的距离。

在Bird最初发展的过程中,每一趟行程都在亏钱,不过投放自有车辆后,其CEO Travis VanderZanden表示“已经走在盈利的道路上”。Bird的电动车最初来自一个中国消费者很熟悉的品牌:小米,而后有一部分车辆由Segway提供(Segway此前也被中国公司Ninebot收购)。

街头共享滑板车,拍摄/丁诗贝

最近大半年,Bird陆续宣布了两个自己开发的定制车型,同样和中国公司OKAI(奥凯)合作生产:Bird One和Bird Zero,在电池和轮胎寿命上有显著提升。本月VanderZanden在Twitter回应The Information的文章时提到,Bird Zero每次行程都能赚1.27美元,而如今这个车型已经占Bird车辆总数的75%以上。

有了定制车型后,VanderZanden在接受The Verge采访时表示,将在这个夏天逐步淘汰所有Segway和小米的滑板车。

除Bird以外,Lime、Lyft也都和Segway合作生产了定制车辆。Lyft更新版的车辆,更加坚固、使用寿命更长,今年6月刚刚在丹佛投放了首批新车。

据悉,这些新车单次充电后可以骑上37.5英里(约55公里),是过去的两倍还多,轮胎直径也从8英寸(约20cm)增加到10英寸(约25cm)。

今年6月,Uber旗下的Jump同样更新了车型,和还未公布名字的合作厂商共同打造,用户可以自行换电池——这意味着骑到电池耗尽后,用户可以轻松地通过找到另一个Jump的电池储藏柜,换下电池来继续行程。理论上来讲,这也能减少一定的运营费用,因为有一部分电池将由用户而非合同工来替换。

另一个盈利的可能性在新的商业模式,比如Bird也会售卖新定制的车型————价格达到令人咋舌的1299美元。或者收费方式调整,如Jump的月卡和年卡等。

很多人把共享电动滑板车称作“共享出行2.0版本”——比起Uber和Lyft仅仅是将共享这件事带到出租车行业来说, 他们踏入了一个全新领域:更加轻量级,对环境更友好,也可能真正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但是同样,他们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需要在和监管部门的角力中,找到每一次骑行的利润点,在日复一日的管理和调配中找到那条通往有效、同样有序的路,才有可能在未来摆脱整个共享出行领域的“亏损魔咒”。 (本文发自硅谷,首发钛媒体,作者/丁诗贝,编辑/李小年)

如风达快递:本是小米御用快递,现却因服务差没生意,还欠7000万

曾读到很有思辨力的一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才能做到”。汽车有必要融入IoT物联网生态圈吗?又该怎样融入?将来的话语权会旁落吗?不妨带着问题思考答案。

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词。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他曾做出设想,未来的住宅应该具备智能家居系统,这也是物联网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

物联网真正兴起,则要进入21世纪10年代了。2014年,谷歌收购Nest,对业界提了个醒,这家公司要在智能家居的跑道上提速了。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也是在2013年年底,开始看到智能硬件与IoT(Internet?of?Things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到如今,小米生态链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围绕的也是智能家居这一应用场景。

IoT生态的觉醒

物联网,即万物互联,物与物之间可以网络互通,我们也可以连接并控制万物。这就需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1.?硬件要智能,可以被控制;2.?物物之间如何连接,通讯技术如何落地。

目前,技术门槛正在被碾碎。

智能硬件越来越多,小米生态链不断扩容的正是智能硬件;通讯技术也不是问题,以NB-IoT、LoRa为代表的LPWAN物联网技术正在崛起,而5G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物联网加速落地。

以小米生态链为例,链条核心是手机,周边才是小米或投资、或结盟的硬件生产企业。

智能硬件搭起了物联网的基础,这是第一层建筑。再往上,第二层是内容产业,第三层是云服务。当完全搭成之后,就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了。

不过,你可能发现了,小米生态链的触角暂时并没有延伸到汽车领域。或者说,汽车还不是小米周边的硬件生产企业。

车联万物,还是人联万物?

事实上,物联网与汽车行业相融合,并非一个新热点。我们有一个词叫“车联网”,但如果仅仅理解为“汽车能上网”,那还是过于狭义了。

车联网更广阔的边界其实是V2X技术,V是汽车,X是万物,Vehicle?to?Everything,即车联万物。

具体有V2V(车与车)、V2I(汽车与基础设施)、V2P(汽车与行人)、V2N(汽车与互联网),再广义一点想,汽车也可以融入到智能家居的网络中去。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车联万物”的核心是汽车,是站在汽车端往周边扩。小米生态链的核心是手机,当然是站在手机端往周边扩。这是两个不同的核心点,不同的扩展方向。

从目前来看,多数智能家居的生态链,一般都会以手机为核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手机是最为普及的智能硬件,可以做到“人手一部”。那么,每一台手机的背后,主体就是一个人。

这才是需求所在。终究,我们搭建复杂的物联网,是希望以人为核心,与万物互联,也可以控制万物。

那么,问题来了。汽车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也可能成为人们移动的“第二起居室”。汽车与智能家居一定会融合在一起,而且,互联的边界还要拓展到更广的领域。

但是,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核心究竟在汽车端,还是在手机端?哪一种“物”,可以真正代表背后的“人”?

下个十年,谁是核心?

重新再来审视开篇那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和场景才能做到”。

汽车与智能家居生态链相融合,技术上的难度并不大,但核心还是看需求,而需求到达了一定程度,也会倒推着技术走向成熟。

美好生活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物联网大融合的需求势必存在。那么,这场融合会怎样进行呢?我们试着畅想一下。

1.?谁在主导?

究竟汽车端是核心,还是手机端是核心,也可能两者都不是,智能穿戴设备反而有可能成为核心。

我们可能戴着一款智能眼镜,或者一块智能手表,具备远程操控各种智能硬件的能力,既可以控制家居家电,也可以控制车辆来去。当然,如何控制智能硬件,能语音对话的,就别动手。

2.?车能干什么?

车与家之间,其实是空间上的一种转换,我们可能需要一种无缝衔接式的对接体验。

比如,你正在家中用智能屏幕观看一条视频,却着急乘车赶往目的地,当进入车内时,可以在车载屏幕上继续观看。

此时,汽车可以完美承接智能屏幕的作用,也可以说,进入车内与家中无异,相关内容与服务不会断点与卡顿。但前提明显是,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

3.?完全自动驾驶

完全自动驾驶,或在有限区域内的自动驾驶。纵使在主要行程路线中,可以选择手动控制车辆,但在达到目的地之后,“最后一公里”的自动停车需求仍是很充足的。

未来将允许车辆自动寻找车位停放,并自动充电,而在下一次出发的时候,又可以通过远程召唤,让车辆在指定地点等候我们。

4.?共享出行可能真的会成真

现在的共享出行,脱离不了租赁的本质,取车还车的痛点也没有解决。真正的共享出行仍需要与自动驾驶深度捆绑,自动来,自动走,闲置资源可以更好地运转起来。

但是,共享化未必会消灭汽车私有化,我们或许还需要一定的独享权,就像手机基本实现了“人手一部”,私有化特征其实很明显。而汽车独享于我,其个人差异化将体现在内部布局及内容服务层面,外观设计或许越来越趋同。

经济条件允许则买车,暂时不允许则共享,大概会形成这样一种汽车消费观。

5.?汽车去品牌化

汽车品牌越来越少,而产品将越来越趋同,融入到整个生态链之后,产品自身的品牌已经不重要了(类似于小米生态链的现状),消费者优先记得的,是生态链的名字,或者内容服务商的名字。一句话总结,软件压倒硬件。

未来畅想,未必全对。只是,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一定会在未来肆意生长,那就驱动技术来一场变革吧。

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米唐沐等大咖精心挑选的100个年度研发案例实践

要说现在快递行业当中非常火的快递品牌,当然是中通、圆通、百世汇通、韵达、顺丰和京东了。这几个快递品牌可谓是在快递行业占有很大的份额,据说已经占有70%的市场份额了。如此看来,这些快递品牌的背后资本实力相当的雄厚。其实这几个快递品牌不用通过数据也可以证明它们的火爆,在很多小区我们都会看到这几个快递品牌的身影,尤其是电商平台做活动的时候,这些快递甚至可以摆满通往单元楼的小街道。说起做活动,我想起了双十一,这真的是一个消费大节日。

在双十一之前,这些快递公司就开始招聘临时工,因为双十一快递量不是一般的大,即便是招聘很多临时工,在双十一期间员工们也需要加班加点的工作,才能完成快递的分拣、送达等工作,可想而知这几个快递品牌赚钱了多少利润。

如风达快递

其实我国的快递市场中还是有很多快递品牌的,只不过是这几个快递品牌比较火爆,所以在我们的固有思维中,可能就有这几个快递品牌。例如快递市场中还有全峰快递和国通快递快递,但是这两个快递却发展的不是很好,在快递行业的竞争中,已经陷入了经营困境,很难再发展起来了。

另外还有一个快递叫如风达快递,这个快递的发展可谓是相当的曲折,想当初雷军花了一个亿挽救他,但是仍然失败了。为什么雷军可以斥资一个亿去挽救如风达快递呢?因为如风达快递可以说是小米的御用快递了。如风达快递是在2008年4月创建的,当时全部出资的是凡客诚品。

如风达快递的定位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B2C配送服务”,其实这与京东物流非常相似。很多人都认为京东物流开创了电商平台的自营物流,但是如风达快递才是开创者。虽然现在的京东物流发展的相当不错,但是在之前的运营模式上,京东物流都是参考了如风达快递的运营模式的。

在以前,凡客平台的流量是非常大的,一年的衬衫销量就有3000万件,在电商平台中总销量排名前四。所以当时的如风达快递也开始迅速发展,在2011年的时候,相当于是一个发展的鼎盛时期,据了解,当时的业务已经发展到了全国三十多个城市,而且已经有五千多名员工加入如风达快递。

然而“福祸相倚”却让如风达快递体现的淋漓尽致,在2011年的时候单量很多是好事情,但恰恰因为单量多导致爆仓,再加上当时凡客要进行调整,所以没有了凡客的支持,再加上爆仓让如风达快递很快就陷入了经营困境,最后只能靠外单来维持生计。

如风达快递败落

但是事情还是有一些转机的,凡客创始人陈年的好朋友雷军救了如风达快递,而且后来还跟中国移动、招商银行进行了一些业务合作。但是后来因为凡客也陷入了经营危机,所以如风达快递也没有重新的发展起来,最后凡客为了挽救自己的业绩,把如风达快递又卖给了华宇集团。

凡客希望如风达快递可以在新老板旗下发展得越来越好,但却事与愿违,如风达快递的业务仍然没有什么变化,而且服务也非常的糟糕,遭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投诉,在2018年的时候,安吉物流把华宇集团并购了,也就是说如风达快递又被迫卖给了安吉物流。

又过了一年后,如风达快递又卖给了深圳的通用物流电子商务公司。这样的三度转卖让如风达快递彻底失去了翻身的能力。不但如此,这让如风达快递的创始人和转卖的三家老股东在股权转让上产生了混乱的局面,导致公司欠下的7000万元谁都不愿意去还。

如今是得流量者得天下的时代,快递公司要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就需要有巨大的电商平台的流量作为支撑。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像中通、圆通、百世汇通、韵达就依靠阿里巴巴来发展。其实如风达快递和小米有更好的合作的话,也不能发展到这样的局面。由此,如风达快递:曾背靠小米发展,本是小米御用快递,还是京东物流的前辈,现却因服务差没生意,还欠7000万债务。

但是当初如风达快递的服务简直是太差了,很多消费者都体验过如风达快递的糟糕服务,这让如风达快递在消费者心中完全没有了位置。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快递品牌有一个更好的发展,不但要背靠一个有实力的资本,还要对消费者负责,一个优质的服务可以得到更多消费者的支持。

小米手环4,NFC版评测:几乎没有短板的智能手环

2017年,机器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词汇成为软件研发行业的主流,大前端、DevOps、区块链等技术方式成为热点方向;2017年,智能硬件开始成为新的焦点,这一年更被称为智能音箱井喷的一年;2017年,互联网更快速地发展,要求一切都变得更快,工程效率、交付速度、创新速度。还有软件重构、云平台搭建、多活改造、数据变现、大数据转型……

11月9-12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第六届TOP100全球软件案例研究峰会 。4天时间,洞察100位技术带头人所思所想的案例实践。

2017年TOP100summit依旧是5个专场同时并行,15个话题方向全面展示软件研发全生命周期各个维度的实践和解决方案。

专场一:体验设计/产品创新/运营驱动

精选案例

●《Balancing Creativity and technology to make innovation product》

Ruthia He ——Facbook Product Designer

案例价值:设计过程就像一场需要在产品目标、技术实现、创意发挥、用户体验之间不断探索寻找平衡的旅程。在紧张的资源中纵横捭阖是一种艺术,举例来说,你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你的产品目标是什么,但实现产品目标的技术实现资源很可能一直不足;又或者设计师的灵感催生了一项独特的创意,但是这种创意却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接受。本案例将以讲师在硅谷的产品设计经验为内容告诉大家如何找到产品设计的「完美平衡点」。

●《“一元购画”背后的设计思考》

陈晓畅——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设计中心总监

案例价值:8月29日,朋友圈被一幅幅出自“小朋友”之手的美丽画作所刷屏。短短半天时间,580万人次参与,筹得善款1500余万。互联网已经在改变我们的公益事业。科技连接信任,为公益做设计,那么怎样做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本案例会复盘整个传播事件,带大家去看“一元购画”背后的设计思考,同时结合设计团队在对腾讯公益10年的设计支持中的经验,探讨如何用服务设计为公益创造更多的价值。

●《揭开人工智能终端的时代——天猫精灵的思考和定义》

茹忆——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A.I.Labs)智能终端负责人

案例价值:天猫精灵的问世代表着阿里巴巴对人工智能时代下智能终端的思考和探索,智能终端在完善用户体验、降低使用门槛的同时也意味着终端生态的封闭加强。人工智能时代相对封闭的生态意味着厂商想要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不通过终端很难完成,而未来云端一体将成为大势所趋的新格局,本案例思考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定义和落地终端产品。

●《用户至上--从智能家居终端的战争中脱颖而出》

陈亚——Amazon 资深工程师

案例价值:智能家居的终端作为智能家居的入口,是各大巨头抢占市场的主要阵地。那什么让亚马逊一个零售业起家的电商从这场战争中脱颖而出,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终端市场70%的份额? 本案例将以Echo产品为例,从产品设计及开发管理模式两大方面来分析,亚马逊是怎样将Customer Obession深入到产品的各个阶段,压制了以技术见长的Google。同时本案例也对目前国内的智能家居终端做一个探索性的分析。

●《滴滴新业务背后的增长抓手》

李森——滴滴 增长负责人

案例价值:本案例将讲述分享者自2015年加入滴滴后,先后负责的顺风车车主拉新、巴士产品用户增长、小巴产品冷启动、快车重庆区县业务等从0-1的增长型业务的思考和实践,从增长的逻辑展开,通过复盘业务介绍给大家一些屡试不爽的增长抓手,介绍滴滴快车、小巴等业务从0到1冷启动项目如何解决增长问题,如何解决场景内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问题。

专场二:工程文化/团队增长/绩效考核

精选案例

●《The Science behind Art - Five Years Journey of Data Team at Riot Games》

李仁杰——Riot Games Head of Data

案例价值:本案例以Riot Games数据团队五年的心路历程为主线介绍如何从零到有建立一支国际一流的大数据团队, 每年团队的工作和vision如何成长和进化,以及这其中的收获和走过的弯路。以每年精选一个case study为副线,介绍全球最受欢迎的游戏《英雄联盟》是如何用数据来提高玩家的体验,支持和帮助公司每一个部门的商业决策和运营计划,以及如何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来颠覆传统的产品。

●《Google如何利用OKR帮助团队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Zhouzhou He——Google 产品经理《从传统项目转型敏捷,你只需要两天》

案例价值:Google作为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之一,挑战了许多在之前看来不可能完成的高精尖任务,比如AlphaGo围棋,谷歌翻译,自动驾驶汽车,Tensorflow,TPU等。Google是如何组织和激励团队的?又如何确保团队齐心协力,向同一个方向冲刺?本案例来自于Google现任美国总部产品经理的第一手体验。他会从机制、人文、流程、决策方法、产品方针以及公司组织等多方面,分享Google的管理成功之道。

●《华为百人团队精益看板演进变革之路》

陈军——华为敏捷精益专家

案例价值:面对市场需求的激增及快速变化,研发团队需要灵活应对快速响应,并在有限的人力下提升研发效率,决定引入精益看板能有效帮助提升研发效率。本案例讲述华为百人团队精益看板演进变革的历程,从建立看板(四个实践)到运作看板(四个实践),取得小胜利,再到团队遇到困局,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面对困局同团队一起再审视改进,重新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从传统项目转型敏捷,你只需要两天》

古月——平安科技高级敏捷教练

案例价值:敏捷转型不仅是应用一套新的流程,而是要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甚至改变企业的组织架构。转型是否有捷径可走?平安科技两天的Quick Start工作坊又是如何成为从传统轨道切换到敏捷轨道的有力扳手的?本案例将一一为您揭晓。

●《非典型敏捷:10天一个版本》

左杨眉——:中兴通讯 敏捷教练

案例价值:“快”是相对的。传统的电信领域仍然坚持严格的加法规则和安全要求,遵循基本的“需求-实现-发布-升级”的流程。本案例从重新梳理用户价值出发,引入过程交付物的概念,实现了客户的深度参与和快速反馈;重新审视典型敏捷流程的核心实践,基于“快速验证客户的产品假设”这一目标,去掉自动化测试和持续集成等实践,引入以手绘为中心的低保真交付,引入数据模拟和切面功能。某种程度上,本案例是对《设计冲刺》在电信领域的一次加长版交付项目实战。

专场三:架构演进/工程实践/大前端

精选案例

●《618大促网关承载十亿级的调用量背后的架构实践》

王栋 京东 京东商城开放平台总架构师

案例价值:每年618大促京东商场开放平台在保证近千个不同类型服务接口的海量调用的同时,还要确保服务接口之间的互不干扰,并且能够快速响应任何复杂情况。稳定、快速是一直追求的目标。本案例将分享实践过程中常用的隔离技术、缓存技术、SQL优化、降级限流等方法。学习京东团队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每一次的备战中,确保了每一年的618平稳度过。

●《深圳证券交易所新一代交易系统架构转型之路》

喻华丽——深圳证券交易所 总工程师

案例价值:处于行业核心地位的业务系统对持续平稳运行有着严苛的要求,如何对这些核心业务系统进行升级换代以满足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是很多CIO及其研发团队所面临的难题。本案例分享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在核心系统特别是高可用高性能的实时处理系统,实施去IOE、走向开放平台开源技术、分布式处理、高可用低时延设计的架构转型、平稳升级的成功经验,分享如何在这种全面重构的架构转型中确保安全平稳升级、并同时带领全市场平稳升级。

●《饿了么整体服务异地多活改造》

李双涛 饿了么 中间件团队首席架构师、异地多活项目总架构师

案例价值:本案例描述了饿了么的异地多活改造,从设计到正式上线的过程中,做的各种取舍,以及如何协调业务团队,和中间件团队的工作,安全而平稳的改造整个业务,使业务从一个单机房的服务,变成多机房多活的服务。当发生机房级故障的时候,服务方可以把用户路由到健康的机房,保证在故障发生时,业务可以正常执行,减小机房级故障带来的巨大损失。

●《Uber for Business, 从0到1健康医疗数字化转型中的微服务创新实践》

时晓宇——Uber Tech Lead

案例价值:本案例将分享如何从0到1实现一个高可用的系统,解决实际的Uber for Business业务问题。通过具体的项目需求和系统架构,包括支付系统,账单系统, Policy系统来分析如何end to end完成这些系统。如何完成从0到1的过程,短短两年成为Uber一个非常重要的业绩增长点。同时,从一个6人的工程师团队发展到近40人。

●《小米直达服务平台与移动端服务未来形态探索》

董红光——小米MIUI系统框架负责人团队主管

案例价值:移动端服务目前的承载形式,无论是应用还是网页,都有着一些不足之处,导致用户使用起来不方便,同时对开发者自身也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更加高效的分发和使用服务,是行业中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小米在这个领域也做了一些探索,推出了直达服务这样的技术平台,旨在解决传统应用和网页承载服务的情况下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用户和开发者各方的效率。本案例主要围绕小米直达服务平台,聊一聊小米在这一块的思考和目前的一些实践成果。

专场四——数据科学/人工智能/数据驱动

精选案例

●《美国NFCU银行如何利用大数据AI开启转型之路》

江晓东——NFCU 金融数据架构师

案例价值:美国NFCU银行是家财富200强企业,到2016年底,已在全球拥有280个分行,资产超过 7千4百亿美元,全美拥有6多万会员(客户), 全球雇员1万4千人。 如何管理体量如此庞大的全球线下各分行,ATM机每日的现金流,整合总部与分行,分行柜台与顾客,顾客与ATM机间的现金存储,转账,提取等交易额,决定着银行与运钞车,央行以及银行内部的结算和现金流监管管理成果和效率。此案例为大型传统金融企业实施大数据和AI项目开辟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案例,将分享NFCU银行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解决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人工智能时代,二手交易平台的智能推荐系统如何演进》

孙玄 转转 架构算法部负责人

案例价值:转转的推荐系统从0开始打造,针对业务的不同阶段,一步步发展演进。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全局无个性化推荐阶段、个性化离线推荐阶段、个性化实时推荐阶段、机器学习排序推荐阶段等。本案例会详细讲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架构的演进,让听众对二手交易平台的智能推荐系统能够深刻认识。

●《先知:人工智能助力Fintech反欺诈让黑产无处遁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如何助力风控防御体系》

王婷——宜人贷 数据科学家

案例价值:先知是基于宜人贷的反欺诈云平台,面向Fintech全行业的一种反欺诈解决方案,以强大的金融数据能力、反欺诈智能和线上客户获取服务能力,帮助Fintech企业解决在信贷申请欺诈、金融中介识别、团伙监控/预警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更强大的信用评估、风险控制和精准获客。本案例将分享在反欺诈云平台的构建过程中,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以上功能。

●《线上到线下场景中机器学习和统计建模的一些应用》

张健——3M 数据科学技术负责人

案例价值:线上到线下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数据发掘和机器学习已经广泛成熟运用到线上软件开发,推荐匹配, 用户分析等等方面。然而线下和线上的数据融合,优化才刚刚开始。本次分享将从线上到线下零售的具体案例中通过建设线上到线下数据反馈与优化系统,将A/B 测试,深度个性推荐,加强学习等统计与机器学习方法运用其中,达到提高数据分析效率,了解用户行为,增加线下收入等一系列具体的目标。

●《联想大数据助力联想业务转型升级》

于辰涛——联想集团 大数据事业部高级总监、首席研究员

案例价值: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它开启了一条大数据、云服务与智能技术并行的新航路。企业也赢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很多难题:企业内各个系统数据无法共享,数据区块化现象严重,直接导致企业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效率降低。本案例分享联想如何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借助大数据、工业互联网4.0、中国制造2025的契机,解决上述问题,借着风势得到一个快速的发展。

专场五——质量管理/智能运维/DevOps 专场

精选案例

●《无人测试如何助力京东提升产品测试效率与质量》

杨瑾——京东 B2B产品质量团队负责人

案例价值:随着业务的发展,系统通常会经历单体式,服务化,平台化的过程,在系统持续演进的漫漫长途中,不管是小需求,还是大改动,每一次的上线都伴随着大量的回归工作,即使是经验老道的测试老司机也没有100%不出问题的信心。在迭代周期短,发版频率高的互联网行业,产品质量的如何在频繁的上线中,保证产品质量,提升用户体验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本案例讲述了一种高效的回归测试方法以及此方法在提升产品测试效率与质量方面的实践。

●《阿里移动DevOps实践》

陆义元 阿里巴巴 平台产品负责人

案例价值:移动开发模式已经进入两级分化:超大规模APP的研发模式偏项目式,研发协同的人员、模块较多,需要完整的构建、测试、发布、运维等DevOps体系;而一些创新、试验类的APP在商业模式和业务形态未完全确定的情况下,更适合以较快的方式来测试和验证业务的想法,所以以最低成本快速创建一个 APP 就是当务之急。本案例将分享阿里移动技术在过去几年如何沉淀和解决这些问题。

●《以Kafka为例的大规模有状态集群优化方法探索》

秦江杰 LinkedIn Staff Software Engineer

案例价值:分布式系统的动态负载均衡和自我管理始终是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问题。大多数解决方法是迁移整个应用进程来实现硬件资源的负载均衡,这种方法对无状态应用较为适用,但对于有状态集群(如Kafka)并不十分有效。因为迁移应用意味着大量状态的迁移,这是一个漫长又昂贵的过程。LinkedIn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了Cruise Control,其主要特点是可以根据应用的特点进行部分状态的迁移。本案例将通过对Cruise Control实践的解读,分享一套大规模有状态集群优化方法。

●《低成本实现系统接口测试--自动化、性能、持续集成&线上监控》

九毫 大疆 测试开发工程师

案例价值:在大多数公司和项目中都存在对系统接口进行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持续集成、线上监控的需求。但现有方式都存在投入产出比低的问题,工具和技术栈多且杂,维护成本和学习成本居高不下。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痛点,大疆探索出一种低成本的最佳实践方案,并将其沉淀为一款开源的接口测试框架 ApiTestEngine。本案例将拆解这一框架的技术要点和实现原理。

●《运维智能化@Pinterest》

孟晓桥——Pinterest 监控部门经理

案例价值:运维智能化是所有基于云计算的公司未来趋势。PINTEREST作为一个大型分享平台,后台的计算平台和软件架构非常庞大而复杂,如何用最少的人力和资源成本保证高质量的运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我们监控部门搭建了一套集成式的监控平台,该监控平台高伸缩性、集成式、智能化三大特点,本案例将通过分享该监控平台,提供运维运维智能化方面的实践上的探索。

以上为部分精选案例展示,更多TOP100案例信息及日程请前往 [官网] 查阅。4天时间集中分享2017年最值得学习的100个研发案例实践。本平台共送出10张开幕式单天免费体验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免费体验票申请入口。

智能手环放在现在已经不算新鲜了,市面上的智能穿戴设备层出不穷。根据《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9年第二季度》来看,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307万台,同比增长了34.4%。其中小米旗下的可穿戴设备依旧占比最高,而要说小米繁多的智能穿戴设备中谁最火,那必定是小米手环。

而放眼市面上在售的小米手环中,热度最高的产品无非为小米手环4和小米手环4 NFC版两款产品。可以说相较上一代(小米手环3),它拥有了更多的功能(小爱同学、门禁卡、公交卡、智能家居控制、离线支付宝付款)的同时还在硬件方面做了不少升级(观感更佳的彩屏、分辨率为120x240的全新AMOLED屏幕等)。

不过这边需要提及的一点是小米手环4并没有小爱同学、智能家居控制、公交卡、门禁卡等功能,这些功能只有升级款的小米手环4 NFC版有。不过这也是很多想入手小米手环4的人纠结的点,这些多出的功能实用性到底高不高,有没有必要选择更贵的NFC版。而对于没有使用过智能手环并想入手一款来玩一玩的人来讲,小米手环4 NFC版到底值不值得买也是一个问题。为此笔者体验了小米手环4 NFC版一周的时间,或许能带给大家一些参考。

操作逻辑:易用且人性化

要使用小米手环4 NFC版就要下载小米运动APP进行绑定和设置,过程很简单,把手环贴近手机就可以绑定并且进行设置。首先笔者想先从操作逻辑部分讲起,因为一款智能手环的第一操作方式就是触屏操作,在这么小的一块屏幕上如果要达成比较方便且舒适的操作,那么它的操作逻辑肯定是要过关的。

手环唤醒的方式分为两种,为抬起唤醒和触摸Home键唤醒,抬起唤醒可设置为全天开启和定时开启,灵敏度有标准及灵敏,这边建议设置为灵敏模式,经过笔者的实测发现在灵敏模式下抬起时亮屏速度更快。

唤醒手环之后显示为主界面,显示年月日、时间、电量、步数,整体操作逻辑可以理解为主界面开始进行左右滑动就可以切换到四个功能,分别是小爱同学、支付宝支付、音乐播放,左右的应用切换通道是互通的,当你滑动到音乐播放再继续往右滑动时会回到小爱同学界面。

上下滑动同理,默认的应用为状态、通知、运动、心率、卡包、天气、更多,更多里面包含了勿扰、闹钟、音乐、秒表、倒计时、找手机、手机静音、支付宝、表盘、设置等不常用功能。如果你在主界面以下的界面时想打开小爱同学就只有回到主界面(滑动或触摸Home键),然后再左滑。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功能都可以在小米运动APP内隐藏,可以说比较人性化,并且在操作的时候屏幕的滑动也是很流畅的,没有卡顿的现象出现,过渡的动画看着也很舒服。

此外,小米手环4 NFC版一共有七十二种表盘进行选择,可以算是市面上智能手环类产品里比较多的了,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己设定自定义表盘。在你选择了时钟的显示位置后就可以自己上传设置表盘,在个性化方面还是比较自由的。不过就笔者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七十二种表盘其中比较好看的就这么几种,其他的就感觉有一种凑数的意思。

基础功能部分:好用但也有槽点

说完操作逻辑后相信各位也对小米手环4 NFC版的功能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经过一周的体验后笔者对它是又爱又恨,在方便笔者生活的同时又有些许瑕疵,且听我慢慢道来。

通知

消息通知这个功能很多智能手环都有,作为智能手环的标配已经不觉得稀奇,但是这个功能也成了很多消费者选择一款穿戴设备的需求点。因为作为最常用的功能,一款智能手环的显示效果、观感、显示字数多少就显得格外重要。

可以看到,在收到多个消息的时候整块屏幕能够显示35个字,显示的内容比较多。并且整个屏幕的观感属实不错,毕竟在屏幕方面搭载了一块0.95英寸、120x240像素分辨率的AMOLED彩屏,其显示效果还是不错的。顺便提及一下接收的消息不能通过智能手环直接回复,但是能够多条查看,只需要下滑和上滑进行切换就可以了。

而在接收来电提醒的时候,手环同样会进行一个震动的反馈,并且在屏幕方面会显示来电人信息。可在手环上进行操作选择静音及拒绝接听。这个功能还是挺实用的,比如在户外运动的时候手机放在包包里,电话来了就能看到来电人信息从而决定接不接这个电话。

不过笔者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对于小米手环4 NFC版的通知功能还是有想要吐槽的几点。

1、微信电话的提示没有时效性,比如别人给你打一个微信电话,然后手机提示的时候手环并不会进行实时的提醒。只有错过电话后微信收到未接语音通话的消息,手环才会同步消息告诉你有一个未接的微信电话。其实对于笔者来讲,现在打电话基本上用的都是微信电话,很少使用SIM卡进行拨号,如果微信电话提醒不能实时同步的话,对于日常的使用还是有些许的不方便。

2、手环的息屏速度太快,大概只有五秒的时间,在息屏之后消息保留在手环第一优先级显示也只有五秒钟。也就意味着在你收到消息后你如果没有第一时间查看手环,那么在五秒之后你就需要唤醒屏幕重新查看,如果你在息屏后的五秒内没有唤醒屏幕查看消息,那么你就需要多出三步操作唤醒屏幕-滑动找到通知功能-点开通知或者从裤兜里掏出手机。

3、笔者用来绑定手环的手机为小米自家的小米9 SE,在接近一周的使用时,消息通知失效过两次,电话通知失效过三次。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重新启动小米运动APP,重启蓝牙连接一下就能恢复正常,总的来说这部分功能还是有待完善的。

天气及状态

对于笔者而言,手环自带的天气和状态功能其实在生活中使用得并不多。但总的来说天气部分的显示还是很完善,可以看到天气情况、温度、空气质量等,并且还可以看到当前所在的位置。

天气能够显示七天内的天气情况,并且通过手环自带的小爱同学也可以随时查询天气,不仅可以查询当前位置的天气还能够查询外地的天气,是否有雨,风有多大都可以查询。这一点还是比较方便的了。

而在状态功能里,可以看到戴上手环后的步数、距离、消耗的卡路里,并且还能看到久坐次数的提醒,久坐次数可以通过小米运动APP进行设置开关,开启时可以设置提醒时段,不过笔者还是关闭了这个功能,毕竟开启这个功能后坐了一个小时就会震动你一下还是比较烦的,因为即便提醒了久坐。大概率下用户还是不会起来活动身体的~

音乐控制、运动、睡眠监测及心率

小米手环4 NFC版运动功能支持户外跑、室内跑、骑行、健走、锻炼、泳池游泳六种运动模式,运动过程会记录运动时间、步数、距离、心率、速度、步幅、步频等,需要提及的是不仅手环可以开启运动模式,小米运动APP上也可以开启运动模式~

比如跑步或者健走时,每公里就会进行一个震动提醒顺便会显示这一公里运动的平均速度,能够让使用者了解到大概的运动数据,如果说你是一个每天都会运动的人,就可以根据体重的变化和运动长短、距离的数据来对自己的运动强度进行一个调节,而且在防误触部分小米手环4 NFC版做得也不错,如上图GIF所示,需要长按Home键或者返回后长按弹出的暂停图标才能结束运动。

而在游泳模式中,开启时会让你进行设置游泳池的长度,默认的有25米和50米,在此基础上还额外多出一个自定义距离,结束运动模式后手环会显示游泳的距离、趟数、划水率、泳姿等,其中防误触的设计还是比较细节的,必须上滑+下滑才能够解锁手环。(PS:在水中是无法操作小米手环4 NFC版的)。

而在测量步数的精准度方面笔者也进行了测试,测试中笔者走了一百步,小米手环4 NFC版显示的步数为97步,差了三步。相当于有3%的误差,不过这也是正常现象,因为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是无法达到百分之百精确的,任何一个手环都会有误差,只是说如何降低这种误差。但至少从小米手环4 NFC版的表现来看,还算不错。至于心率的检测是否精准这边因为笔者没有专业的医疗设备检测,所以也没有进行详细的测试。

不过总的来说在运动中没有必要刻意去观察走了多少步、心率如何、消耗多少卡路里,这些都不如多跑十分钟的步,多运动运动来得实在,手环的数据只是给出一个参考而已。

而睡眠监测部分小米手环4 NFC版笔者也进行了测试,在睡觉的时候因为有人给我打电话把我闹醒了,起身接电话挂电话入睡的整个过程大概两分钟左右,手环也给我记录了下来。并且参考的数据也比较多,可以看到具体深睡眠和浅睡眠的时间和近段时间统计睡眠质量的表格。

而对于很多运动时喜欢听歌的人来讲,在购置小米手环4 NFC版之前可能会设想以下场景,戴着耳机听着歌跑着步然后手机可以完全放在包包里,切换歌曲、调整音量、查看消息都可以在手环上面完成。不过你可能想多了,小米手环4 NFC版在开启运动模式后是不能切换到其他功能的,更不可能切换音乐(但是可以接收消息和来电提醒)。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在小米运动APP上进行运动的记录然后用手环来进行其他操作。那么问题就来了,在实际的使用中笔者认为小米手环4 NFC版控制播放器的功能是比较鸡肋的,切换音乐、加减音量都会有大概一秒到两秒的延迟。这种操作的延迟会让笔者很不爽。

总的来说音乐播放器控制在功能部分还算不错,可以暂停和播放,可以看到歌曲的名字,可以调整音量和切换歌曲。但是能够把延迟问题给解决掉就更好了。

智能部分:小爱同学亮点不少

随着小米生态的普及,小爱同学也存在于小米自家各类产品上,比如手机、智能音箱等,这次也来到了小米手环4 NFC版上,不过要提及的是手环上是一个哑巴版的小爱同学,交互的方式为用户发出语音指令,然后小爱同学文字反馈。

而在功能方面,小米手环4 NFC版的小爱同学可能没有其他终端上的小爱同学那么聪明,毕竟受限于设备。不过对于使用者来讲,手环也只是一个贴身的设备,它的侧重点不是人工智能,更多的会是辅助手机功能和运动方面。就笔者认为,从设备性质上来说小米手环4 NFC版的小爱同学也已经够用了。

日常中和小爱同学最常用的交互场景就是问问小爱同学天气怎么样、有没有雨、风大不大、加减乘除、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等,回答都是比较直截了当的通过文字的方式呈现给笔者。但是让笔者觉得最好用的一个功能就是提醒事项,提醒事项可以通过手环,使用语音让小爱同学设置,也可以在小米运动APP上进行手动设置。

就有人说了你手机上不也有提醒事项吗?笔者想说的是手环是一个比手机更加贴身的设备,笔者以前使用手机的提醒事项时偶尔会错过手机提醒,因为放在裤子里很有可能会忽略那几下震动,而且手机有时还不一定会随身携带。但是小米手环4 NFC版就不一样了,是直接带在手上的,震动下来不管你在干嘛你都会有所感受。

这边也给出一个使用心得,最好在小米运动APP设置里把提醒事项的震动模式设置成自定义,默认的震动模式很容易被忽略,在使用时一开始笔者使用的默认震动模式,错过了两次提醒事项,不过在笔者自定义了一个震动频率后,每到点就会很清晰明了的收到手环的震动提醒。

其实就小米手环4 NFC版来讲,笔者认为其最大的卖点除了小爱同学之外就是智能家居控制,这也是小米打得很聪明的一手牌,把自家智能家居生态的优势体现得很不错。至少从目前来讲这种贴身手环算是一个智能家居控制入口不错的解决方案,非常的方便。

笔者也测试了小米手环4 NFC版控制智能家居部分,整体搭建的智能家居如上图所示。

而在实际的使用中效果也是蛮不错的,直接通过小米手环4 NFC就可以打开电视、关闭电视、打开空调、关闭空调,比如夏天在车库准备上楼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手环的小爱同学提前把家里的空调给打开,我觉得还是很方便的,并且小爱同学在收到指令之后处理得也是很快。如上面动图所示,大概两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所需要的操作。

虽然小米手环4上的小爱同学很好用,但是笔者也有要吐槽的地方,有时候调出小爱同学就是秒开,可以流畅的使用。但有的时候打开小爱同学起码要等四到五秒左右它才会出来,这种不稳定性也给小米手环4 NFC版上的小爱同学有所减分,并且在语音识别率方面还是有待改善的,有一次在户外吃饭笔者叫小爱同学提醒晚上八点记得看比赛,因为附近干扰声音比较多,在设置了七八次后都没有设置成功,无奈的拿出手机打开小米运动APP进行手动设置。

支付宝、门禁模拟及公交卡功能:第三方支持有待加强

除了小爱同学之外,小米手环4 NFC版的亮点还有支付宝离线支付、门禁卡模拟和公交卡功能,在公交卡方面支持13张公交卡(京津冀互联互通卡、江苏交通一卡通苏州、岭南通(交通联合)、深圳通、武汉通、合肥通、吉林通、广西交通一卡通、长安通、绿城通、哈尔滨城市通、琴岛通、台州公共交通卡)和全国218个城市公交(具体参考小米官网-智能穿戴设备-小米手环4 NFC-公交城市),部分城市开卡的话需要二三十元的开卡费,但是因为笔者所在的城市是重庆没有支持公交功能,所以没有进行相关的测试。不过这几天看了一下网上的资料和网友的评价,小米手环4 NFC版的公交卡功能应该是挺好用的,也希望小米能够尽快普及开来,毕竟这部分应用场景对于消费者来讲也是购买点之一,如果做得好的话也增加了小米手环的市场竞争力。

而在门禁卡模拟这一部分功能也是笔者设置起来最费劲的,首先小米手环4 NFC版不支持模拟加密门禁卡,仅支持市面上未经加密并且频率为13.56MHz的门卡,这就让笔者脑袋疼了。可以说市面上大多数的门卡都是经过加密的,所以笔者家小区的门禁卡也不例外,经过测试是不能直接模拟到手环上的。

好在小米手环4 NFC版又有另外一套解决方案,可以使用手环开通一张小米空白卡,然后去找物业进行授权和门禁录入。笔者在开通了空白卡后使用门卫给的一张母卡录入,结果录入成功。遗憾的是一共录入了四个门的门禁,但只有一个门能用。不过用了之后笔者感觉是真的爽,手环一靠就可以开门了~

总的来说小米手环4 NFC版的门禁卡模拟的确还是有待第三方的支持,笔者也在网上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搜索,很多网友都表示这个功能是个好功能,但是受限于第三方。首先要保证小区的门禁卡是非加密的13.56MHz(但是大多数门禁卡都不是),如果不是就要去物业处录入授权(这一步要保证物业能够给你进行操作,有相关的技术和机器)。如果以上两步都不能达成,那要么就像笔者一样运气好能找到母卡,要么就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具体解决办法。

而作为卖点之一的支付宝离线支付还算比较好用,需要提及的是手环上的支付宝是需要进行充值再使用的,如图所示支付宝单独的一个小程序智能设备,在里面进行绑定之后进行充值,冲进去的钱可以随时解绑取出来。猜测之所以使用充钱的方式也是为了达成了离线支付,在实际使用中可以说好用也不好用,一共使用了三次,其中两次都是很舒服很方便的扫完就走。而有一次营业员扫了四五次才扫上,毕竟屏幕太小有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小问题。

充电及续航方面:表现够用

而在充电和续航方面笔者感觉是比较够用的,小米手环4 NFC版搭载了一块123mAh的电池,官方宣称续航时间长达二十天,不过这二十天的续航只支持小米手环4 标准版,而NFC版的续航却没有告知,所以笔者也进行了测试。

首先要吐槽一下小米手环4 NFC版充电的时候不能看到百分比进度,手环上不能看就算了就连小米运动APP上也不能看,不过最后还是进行了一个记录,笔者在下午四点四十从3%的电量开始充电,直到晚上六点二十五充到100%的电,总耗时一个小时四十五分钟。

而在续航方面,笔者也进行了一个记录,首先开启心率检测是非常耗费电量的,所以笔者第一天打开了心率监测并且设置每一分钟检测一次,期间使用运动的健走模式两次,每次五十分钟左右,二十四小时耗电23%。

第二天关闭心率监测,同样期间使用运动健走模式两次,每次五十分钟左右,二十四小时耗电10%。如果按照这个耗电速度来看,打开心率检测的话就只能使用四天左右,关闭心率监测的话能够使用十天的时间。不过还算够用了,毕竟Apple Watch可是一天一充。

此外,在使用的过程中笔者一开始以为是像Apple Watch一样只需要连接手机蓝牙就可以了,后来发现小米手环4 NFC版不仅要连接手机蓝牙,还要保持小米运动APP在后台运行,不然会缺失部分功能,出于好奇笔者也做了一个小测试。

如果只开启蓝牙关闭小米运动APP的话只能收到电话通知,小爱同学和消息通知都会对你说拜拜。不过想一想也就算了,毕竟现在的手机运存做得也蛮大的,后台多预留一个APP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写在最后

使用小米手环4 NFC版一周的时间内,笔者使用手机的方式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当笔者在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收到一条消息,就不用打开手机查看,直接使用手环查看。如果不是很紧要的消息就会选择忽略然后继续做事,避免了打开手机从而影响我的专注。并且小爱同学虽然语音识别率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但是随时设置提醒事项、控制智能家电等也是很方便。门禁卡也可以抛开,随手一刷就可以进入小区,搭配小米指纹锁进行使用出门可以什么都不带。

总的来说小米手环4 NFC版在带给笔者方便和新鲜感的同时也有一点小瑕疵,不够流畅的音乐控制、偶尔失灵的消息通知、不能使用的公交卡,不过总体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毕竟这款手环的售价也只有229元,至少笔者觉得这款手环是对得起这个价格的。如果说你是一个手持小米手环3想要升级最新款的用户,或者是没有智能手环准备入手一个玩一玩的用户,那么笔者觉得购买小米手环4 NFC版还是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