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保养 汽车保养

比亚迪广告门_比亚迪广告门结局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配置更多,用料更扎实!为啥国产车还能比合资车便宜?2.玛格德T型门3.比亚迪宣布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此举对比亚迪发展有何意义?4.未来中国实体业,会怎么样?5.都说五菱是国产神车,但是又叫通用五菱,五菱到底算不算国产?6.“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现在的奇瑞汽车真的有这么差吗?“萝卜章”,可不是专指用萝卜刻成的章,而是对私刻、伪造的公章比较形象的统称,并非一个法律概念。1、伪造的公章:行为人无

1.配置更多,用料更扎实!为啥国产车还能比合资车便宜?

2.玛格德T型门

3.比亚迪宣布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此举对比亚迪发展有何意义?

4.未来中国实体业,会怎么样?

5.都说五菱是国产神车,但是又叫通用五菱,五菱到底算不算国产?

6.“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现在的奇瑞汽车真的有这么差吗?

比亚迪广告门_比亚迪广告门结局

“萝卜章”,可不是专指用萝卜刻成的章,而是对私刻、伪造的公章比较形象的统称,并非一个法律概念。

1、伪造的公章:行为人无权制作公章,冒用他人名义,非法制作获得的公章或刻制不存在的公章。

2、变造的公章:在真实公章上进行变造,使变造后的内容不完全一致的公章。如公章上有英文名,但变造的公章上故意将英文拼错或少品字母等。

3、作废的公章:公章在刻制使用后,可能会出现公章内容变更或公章损坏等情况而需要刻制新的公章,这样,原来刻制的公章就失去了法律效力,即为废章。

应当加强企业印章规范化管理:

(一)完善管理制度

“制度是执行的基础”,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印章管理制度,按照制度要求设立印章使用流程,对印章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保证管理制度的内容涉及印章管理的发放、使用、交接、外借、回收等各个环节。在印章刻制发放时,要保证印章需求属实并且理由充分;在印章使用时,要对用印文件进行检查,保证用印有登记、有审批;在印章进行交接时,要保证有备案留存;在印章外借时,要防范随意用印的风险,印章归还时,要对外出用印文件进行备存;在印章回收时,要对印章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与发放时的印章式样进行对比。此外,要将各类印章的适用范围进行明确,加强印章的规范化管理,避免印章混用的现象,让印章的管理有规可依、印章的使用有制可循,从管理的源头避免用印风险的发生。

(二)强化风险意识

首先,企业应大力加强对印章管理相关知识和印章涉及的管理风险的普及宣传,不仅要提高印章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识,同时也要加强企业管理层及其他员工对印章管理的重视程度,改变盖章只是一种形式、盖章不用负责任的想法,增强用印的风险意识,避免违规用印、错误用印、随意用印的行为,在企业内部形成合规、合法用印的意识与习惯。另外,企业应加强印章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日常的印章管理过程中,要根据管理制度的要求来进行管理,坚持管理原则,保证印章的存放安全、使用安全、交接安全。

(三)加强印章管理的督查

印章管理风险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属于潜在风险,但是风险一旦暴露,则一般会出现较大的问题。印章的管理内容比较细小、琐碎、重复,因此印章管理人员在管理时容易出现疏漏,但是小疏漏很可能造成大问题。为保持印章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的警惕性,印章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印章管理的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大风险的出现。

(四)加快电子印章的上线

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电子印章的使用具有和传统印章相同的法律效力。完成电子印章的上线,将电子用印与印章使用流程联通,在线上完成印章审批流程后,可自动加盖电子印章,这样就能避免提前用印、混乱用印、无审批用印、伪造用印的现象,实现印章的规范化使用。

配置更多,用料更扎实!为啥国产车还能比合资车便宜?

Kei?Car(以下简称K-Car)是日本特有的一种微型车种,如今K-Car意指根据日本法规限定,先行的第三代法例规定了一些必要参数,例如引擎排量不超过660cc、马力上限64匹、车身长度不得超过3.4米,车身宽度不超过1.48米的微型车,车身高度规定是两米以下。但是,K-Car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经历多年战争,破败不堪,经济衰落;由于收入较低,大部分日本国民都买不起汽车。为了提高汽车销量,促进汽车产业发展,1949年,日本决定发展日本的“国民车”,而这直接导致了K-Car这个概念的出现。

虽然初衷是好,但在百废待兴的日本又何来消费群体呢?甚至连在重建过程中获得巨额利益的日本也忙着支援国家建设,更何况平民?所以这个1949年定下的法例一直不被车厂们接受和相应,加上机械规范得太死,1949年定下的排气量上限只有100cc/150cc,动力输出去确实连车厂的工程师们自己都不满意又何来会得到市场的认同呢?于是到了1995年,第一版法例被重新修成为360cc上限,加上获得了日本层面的大力支持,日本车厂开始开始推出价格低廉、油耗低、车身小巧的微型车;而其中就有一款神似Volkswagen?Beetle(大众甲壳虫)的Subaru(斯巴鲁)360。Subaru360是由代号为K-10的原型车发展而来的四座微型车,由Subaru于1958年首次推出,也是Subaru生产的第二款汽车。

延展阅读:斯巴鲁车厂的由来

1945年二战结束,中岛飞机改组成斯巴鲁产业(斯巴鲁重工业前身),翌年开始在旗下群马县太田市吞龙工厂及东京都三鹰工厂开发制造斯巴鲁兔子速克达(Fuji?Rabbit?Scooter)。群马县伊势崎工厂则在1947年起制造轻量化的公交车车体,接着1949年仿效美国生产巴士,并独自开发出日本汽车史上第一辆后置发动机、无框架单体结构(或称应力外皮结构)的公交车。不论发动机或金属单体结构技术,皆与其飞机制造商的背景有关。1950年在GHQ的命令下(注1),斯巴鲁产业拆分成12家公司,吞龙、三鹰工厂并成斯巴鲁工业、伊势崎工厂则改组成斯巴鲁汽车工业。在这12家公司里,东京斯巴鲁产业、斯巴鲁工业、斯巴鲁汽车工业、大宫斯巴鲁工业、宇都宫车辆等5家在1953年集资成立富士重工。改组自伊势崎工厂的斯巴鲁汽车工业由1952年起致力于乘用轿车的开发,首先试作的是1,500c.c.发动机、单体硬壳式结构的四门轿车斯巴鲁1500。

注1: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盟军最高司令部,简称盟总或盟总,日本又称总司令部(英语:General?Headquarters,缩写GHQ),是美国远东军司令兼驻日美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日本盟军占领时期期间的一个头衔。

图:Subaru?360是日本最早的K-Car之一,如果刨去铃木那台完全用普通轿车理念移植过来的Suzulight,斯巴鲁360应该算是第一辆专门设计的Kei-Car,外观非常圆润。

Subaru?360最为人所熟知的特色就是其像极了Volkswagen?Beetle的外观设计;实际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汽车厂商几乎就是白手起家,他们的处境就和多年前我国的自主品牌一样,需要通过模仿国外成功车型的方式来获得市场的认同,因此早期的日本车大多会模仿甚至抄袭欧美经典车型的设计;作为一款“日本国民车”,Subaru?360就选择了Volkswagen?Beetle作为模仿对象。再例如我们曾经介绍过的丰田的2000GT就是仿制Jaguar?E-Type、本田的S500就是仿效MGA等等,创业初期的仿制是正常的,全世界所有的新晋大企业都有过这样的历史,即便是高大上如军工行业,一样都是各种仿制品,美国抄苏联的、苏联抄美国的武器比比皆是,但关键一点,仿制、效仿甚至复制,只能看作是一种始创期为企业降低风险、少走弯路之举,但不能长时间长期这么干,任何成功的企业都要从仿制中找到自己的创新元素才是唯一出路。

图:虽然Subaru?360的外观设计模仿了Volkswagen?Beetle,但是Subaru还是对外观设计进行了不少改动。

图:“自杀式”车门也是Subaru?360的特色设计,便于后排乘客上车;不过当年有消费者报告称这个自杀式车门在高速行驶中会有因风吹而意外开启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是上世纪50年代的老车,Subaru?360却早早运用了承载式车架设计,使用钢材制造车架后,使用玻璃钢制造车门和顶棚;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降低车身重量,同时也能降低生产成本,要知道在日本这个小国,钢铁是非常珍贵的。

图:Subaru?360前后轮都用了拖拽臂式悬挂,后置引擎后驱布局。

图:什么定位的车拍什么样的广告,这是商品社会里最基本的宣传法则。但回看咱们今天中国车企们的广告,是个车都温馨家庭Feel,真的很无语。

图:最早期的车型整个中控台上只有一个速度表,功能相当相当简陋。

图:超薄的座椅又直又硬,只为给后排腾出一点空间。

图:这种座椅的舒适性和公交车的座椅差异不大,起到“有后排”的作用。

图:不过,虽然座椅舒适性堪忧,后排空间倒是挺乐观的。

图:就连相扑选手都能挤入Subaru?360车内,虽然这位大叔上车后一定会被挤得呼吸困难,不过对于这么小的一台微型车来说,这样的内部空间已是相当出色。

至于动力部分,当时日本对K-Car规定用最大360cc的引擎,而Subaru?360正是用了356cc的EK31双缸引擎,用后置后驱布局,这样的设计同样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与这台356cc引擎搭配的是3前速手动变速箱,而Subaru在随后陆续推出了4前速手动变速箱和3前速“自动离合”变速箱(装有自动控制离合器的手动变速箱)的版本。

图:代号为EK31的双缸引擎百公里油耗仅3.6升,早期版本可输出约16匹马力,后期升级至25匹马力。由于日本法规限制,虽然Subaru?360理论上拥有达到100km/h的实力,但是其极速被强制限制在40km/h,也就是日本当时的城市道路限速。

图:换档杆后方的这三根控制杆,“C”代表着Choke,用于启动引擎;“H”代表着Heater,用于启动空调,而“F”则代表着Fuel,由于Subaru?360没有配备油泵,而是用重力使汽油流动并输送至化油器,因此这个F杆就是用来开放或切断油路的。

为了进一步扩展Subaru?360的受众面,正如今天的K-Car一样,Subaru推出了造型稍有区别的“细分车型”,分别为360?Custom、360?Convertible(敞篷版)和360?Young?SS,其中360?Young?SS更搭载了升级版的EK32引擎,动力“激增”至36匹马力。

图:Subaru?360?Custom可以被视为一台微型旅行车,具有更大的尾部储物空间。

图:Subaru?360?Young?SS是“高性能”车型,车头配有特别的“SS”拉花。

图:Subaru?360?Young?SS搭载EK32引擎,排量依然为356cc,动力提升至36匹马力。

除了日本本土市场,早年的Subaru?360也有尝试输出至国际市场;Subaru曾在上世纪60年代生产了近一万台搭载EK51?423cc引擎的左舵版Subaru?360并送往澳大利亚和美国。不过,这款在日本本土热销的微型车最终在澳大利亚遭遇过热危机,而在美国则因安全性受到质疑以及动力严重不足(二战后,美国跟其他战胜国战败国相比就真如同天堂和地狱般的对比,繁荣程度从汽车销量和用车观念就可以看出,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美国汽车销量达到了数百万辆,而且还是满大街的V8引擎)而滞销。Subaru的出口以全面失败告终,而正是K-Car在国际市场的水土不服,导致日本厂商逐渐将K-Car作为本土特供车型,而不再“浪费”成本尝试输出至其他国家或地区。

图:Subaru曾输出一批左舵版360至澳大利亚和美国市场,可惜因水土不服而滞销;据称当年大量海外版的Subaru?360在经销商手上滞留了三四年还没卖出去。

图:除了中国90年代全面流行的K-car?Plus车型有左驾外,这样的纯种左驾Kei-Car还真稀罕。

图:左舵版Subaru?360换装了EK51?423cc引擎,因此它也会被称为Subaru?450或Subaru?Maia,而这些左舵车型的车速表表底达到了120km/h,如果没改过的,不知它是不是真的能跑到这个速度呢?

不过,即便Subaru?360在国际市场是非常失败的,但它在11年停产之前达到了392,000台的惊人产量,而这个产量的绝大部分都是日本本土市场消化的,可见Subaru?360确实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本国民车”。

Subaru模仿了德国的Beetle,成为了“日本国民车”,促进了K-Car这个独特车种的发展,同时也开启了Subaru在车坛的历史。反观国内自主品牌,虽说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模仿的确是一个发展壮大的捷径,但当吉利(Geely)、长城(Great?Wall)、奇瑞(Chery)甚至比亚迪(BYD)这些品牌都在摒弃抄袭,尝试找到自己的设计特色的时候;一些国内厂商执迷不悟地抱着这种没有内涵的赚钱“法宝”,厚颜无耻地将国外成功车型的设计据为己有并以此为豪。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用低廉的价格买到一台“长得像豪车”的自主品牌汽车会很有“面子”,这类消费者正是此类品牌销量的来源,但是却无法让这些品牌在金钱的累积中获得发展。一旦国内消费者对于山寨车的认知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将山寨车视作“低俗”、“土气”的象征,那么这些止步于模仿层面的厂商都将受到冲击,甚至一蹶不振。其实,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的厂商来说,模仿并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这是学习的过程;但是“学以致用”,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向,才是一个汽车厂商得以发展壮大,越做越强的正确途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玛格德T型门

一分钱一分货,按道理来讲,越贵的车,用料会越扎实、安全性越高、配置也更丰富,实际确是如此吗?

关注中保研的同学应该知道,在最近的一些车型测试中,那些被认为“物廉价低”的国产车在各项目的测试中基本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分数,而反观那些“物美价高”合资车,却有很多阴沟里翻船的,甚至出现A柱、B柱断裂的“低级”错误,显然有人偷工减料了。

看到这些实打实的碰撞测试结果后,估计你会比较纳闷,同级车型中,为什么配置更丰富、用料更扎实的国产车反而会更便宜。今天买买君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车子从工厂里的铁皮变为在路上能拉人载物的交通工具,经历了诸多环节,比如研发、生产制造、宣传、运输、销售等等,都是需要成本的,而这些成本之和最终决定了一款车的售价。

在这些成本里面,生产制造成本占了大头。相关数据显示,家用车的实际制造成本约占售价的45%(注这里仅限普通家用车),在扣除大量高价值管理费用和生产线折旧之后,实际汽车制造成本约占总价值的38%。

简单来讲,一辆售价10万块的车,它的出厂价可能只有4.5万元,当然你要不要大惊小怪,因为扣除生产制造成本之后,其他的成本还很多而且高。我们翻开2018年全球主流车企利润表,会发现车企虽然表面上营收高,但除去成本后,实际的净利润都很低,普遍在5%以下,勉强跑赢了通货膨胀。由此可见车企花在其他成本上面的费用都不低。

好了,回到文章开始的话题,同样的紧凑型轿车,合资车可能卖到15万元,而国产车只有10万元左右,如果按照45%的生产成本来计算,那么合资车的成本约6.75万元,国产车约4.5万元,所以理论上,合资的车用料会更扎实。

但从中保研碰撞的结果来看,部分合资车在用料上可能偷工减料。按照设计要求,在某些关键部位明明需要用超高、特高强度的钢,但却出于成本考虑,选择了强度没那么高的普通钢材,反观一些售价更低的国产车,用料似乎更加实在。难道合资车的原材料购成本更高?

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产业链已经非常发达,原材料供的价格已经很透明,合资车企也好,国产车企也罢,差价都不会太明显。所以因为原材料购价不同而导致部分价高的合资车在用料上反而不如一些价低的国产车是不成立的。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汽车成本里面,除了生产制造成本之外,研发成本也占了很大比重。而在研发投入方面,国产车和合资车又是两种态度。

从华南理工大学的一篇名为《汽车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异定价经济学分析》的论文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文章指出:早期自主品牌汽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说是模仿国外品牌的技术,对于研发方面而言投入较少。而国外由于大多技术都是自主开发,其投入成本比较高,而随着竞争的加剧逐步对技术升级,因此投入的研发资本比较多,所摊销的无形资本数额也比较高。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2020年了,某些自主品牌已经开始研究发射卫星的事了,但相比国外品牌,自主品牌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仍然很低。从已经公布的国内外车企2018年财报来看,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总额和单车研发成本方面,和国外品牌还有很大差距。

国外品牌单车研发成本普遍6000元以上,高的甚至达到了1.01万元,而自主品牌中,在销量过百万的三家车企中,当年单车的研发费用基本在2000元以下,而另外一些规模不大的车企,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更低了,有些甚至还在走模仿国外品牌的老路。研发成本低了售价自然就会低些。

当然以上数据只是一年的,如果拉长来看,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上的差距会更加夸张,比如日产最新研发的VC-TURBO发动机,历时20年,投入约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89亿),这是什么概念?2018年卖得最好的自主品牌吉利,当年总的营业额也就1066亿人民币,相当于把一个车企一年多的营收全部拿去开发一款发动机,研发成本可想而知。

合资车企人均收入比国产车高是个不争的事实,从2018年上市车企年报可以看出,合资身份的车企薪资支出普遍比国产品牌高,其中拥有北京奔驰的北京汽车员工平均年薪为比亚迪的两倍多。

在汽车销售过程中,广告宣传投入占销售成本比重偏高,而在广告投入方面,国外品牌比国产品牌明显更舍得花钱。当然广告的形式很多,包括软广和硬广,对一些体育赛事、综艺节目或公益活动等的赞助,以及明星代言等等,其目的无外乎提升品牌形象,让车子卖个好价钱,市场有个好销量。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最终都是消费者买单。

放眼全球,国外车企在广告投放上向来舍得破费。我们从《广告时代杂志》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企业广告投入TOP100榜获悉,在全球所有知名品牌中,来自汽车行业的德国大众排名第四,一年烧掉66亿美元($6.6?billiom)做营销,折合人民币456亿。

而在国内,有国外品牌血统的合资车企同样舍得在广告宣传上花钱。尼尔森网联、艾瑞咨询公司统计的2018年国内投放广告最多的10家公司,其中大众、通用、宝马、日产均在列,而国产品牌则相对收敛一些。

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找到主流国产品牌2018年广告投放的数额,所以无法做鲜明的对比,但我们找到了部分国产品牌在2018年上半年的广告投放数额,虽然不全,但还是较明显能感受到与合资品牌的差距。

市面上的汽车基本通过经销店出售,而不同品牌对经销店的规模、位置、店内、资金等要求各不相同,比如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4S店建店资金高达3000多万元甚至更高,而一些主流品牌则是1000-2000万元,至于一些小的国产品牌对入门门槛就更低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4S店建店花费的巨额开支,店内富丽堂皇的装饰,工作人员点头哈腰、端茶送水的“帝王”服务,最终都是消费者买单。总之在4S店享受的“”越高,那么在车价里无形的成本就越高。

在枪林弹雨的钢铁森林中,国产车靠着性价比在一堆合资车中脱颖而出,而消费者评价一款车性价比如何如何,主要通过配置来判断。如果一款10万元的紧凑型车既有ESP又有倒车影像,还有全景天窗和真皮座椅,消费者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它性价比高。

其实配置这东西并不值钱,相比汽车研发成本,配置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据《证券日报》和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相关数据显示:动力总成和车身大概占1辆车生产制造成本的50%,而那些看似"牛逼"的电子等配置仅占全车成本10%左右。

可以看出,因为在研发成本、人工成本、宣传投入、销售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让国产车在成本上比合资车更具优势,在不考虑品牌溢价的情况下,用相同用料的国产车就敢比合资车卖得便宜。

而近年来随着国产车技术的进步和品牌的向上突破,价格越卖越高,而豪华品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不断下探,夹在中间的普通合资品牌就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合资品牌为了保市场,通过大幅度的降价来吸引消费者,有些车型的价格甚至已经下探到与国产车差不多,但与国产车不同的是,合资车在成本上并不具备优势,无赖之下,只能通过简配来降低成本,所以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始的情况。一些售价更便宜的国产车反而比一些售价更高的合资车用料更扎实,配置更丰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比亚迪宣布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此举对比亚迪发展有何意义?

3:经销商广告费用投放厂家支持50% 4:店面免费设计平面图、施工图、效果图。

5:开业全程支持策划、免费现场大型活动支持。 6:每年最低不少于8次大型厂家促销让利活动。

7:区域经理全程销售指导,每年定期销售组织培训。 8:店面经营全方位协助监控管理,垂直管理店长、店员。

9:集团多元化经营,木门、地板、卫生间隔断、护墙板。 10:中国第三代木制T型门行业领导者品牌,央视广告全程支持 从19世纪至今T型门造就了德意志风情建筑,以其高度规划性、精确性和特有的工业美感而驰名于世。在世界工业史上,德国制造更是“品质和信誉”的代名词。玛格德凭借自身的强大领先优势,全套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秉承严谨、理性、精益的德国制造理念,历经多年攻关、设备引进和技术创新,正式在国内推出,将畅销欧美的T型木门产品带到中国,率先引领中国门业第三代木门革命,成为T型门领导品牌。 我学美术专业从德国留学回国后,开了几年的装饰公司,因为主要是做高端室内设计,接触过好多木门,行业里面一线的牌子当地有的基本都合作过,但生产托单,产品售后,产品小暇思各种问题从没断过。后来在央视看到一次T型门未来市场介绍,当时没什么感觉,后来到国际木门展看到后,才想起原来德国的木门都是T型门。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里在一楼的店面上了10个样品试了一个月后,发现产品特别好推广,高端的客户群体看了后多数都能接受,而且市场价格对比度非常底,室内面积大的客户卖一户门都赶上一户小装修了,而且产品不管生产周期还是质量都特别稳定,过了两个月后我马上在当地开了一个建材城开了个100平的店面,现在经营的非常好,因为价格控制的好,同行合作的也很多。现在建材市场的做门的是越来越多,我做门还算是早的,06年开始卖门,一开始卖免漆门一套门能赚个二百三百,市场里有10多家做门的,到09年后免漆门最多的时候我们这小地方到了50家。一套门几十块的利润都有人干。后来听别人介绍换了个大牌子的实木烤漆门,价格高不好卖不说,做了两年后市场上乱七八糟什么样的牌子都有,价格是越压越低,产品质量也是越来越差,但客户越来越挑剔,售后做的一天到晚不敢回家。生产周期也从最初的25天到了35-45天,有次有一个客户结婚着急入住,闹起来差点把店砸了。后来在网站看到,加盟后生产周期才15天,产品还不开裂变形,也没色差,一开始不会卖,总公司从店面的设计到开业培训全程给的指导,让我省不少心。现在一套门的利润有800多左右,都赶上以前卖欧式门了,而且安装售后也省心,第一年干就做了有80多万,马上换掉了我的比亚迪。今年打算再换了个150平的大店。2011年就想换个品牌,原来经营的牌子,说是大品牌,我处理售后太多,2年了现在还没处理完,街坊邻居见面都怕打招呼,就怕问售后问题。卖个女儿5个同学家的门没一个不出问题的,起皮的起皮、掉色的掉色,女儿天天回家闹,女儿说出国了,没脸见人。你说咋整,色变那就是常事,最多的时候就修柒美容师都比安装门的还多。找厂家,大品牌,各各部门推来推去,一会下店核实情况,一会拍照片,一会到客户家调研情况,就是处理起来难,售后做的都不敢见熟人,大孩子为这事总和我吵架出去打工几年不回来,说起这事心里真难过,二女儿孩子生气要出国了。这生意做的哎,还好北展看到玛格德这品牌,有点心动,没下决心,后来去厂长考察了厂长太大,我顾虑又多了,就怕大厂。后来偷偷的调查了好几家经销商,发下这德国的技术就是行,不出质量问题,活还快。品牌也是T型门里面的大品牌,下决心做了,2年了,没什么售后了,儿子回来也帮我一起干了,儿子开了家分店。生意比我做的还好。上月还给我生个大胖孙子,感谢玛格德感谢郭总一家人。专业的建材商圈分析和木门消费群体测评,根据分析结果为经销店制定完全适合市场要求的单店经营发展的规划方案结构方案。为经销店提供各种实际的投资预算分析,经营过程中的盈亏平衡评估,投资回收期和总利润回报率的测算。专业指导小组长期定点巡回指导,以最快的速度为经销店产品销售技巧、售前、售中、售后排忧解难。提供集中店长、店员管理销售强化培训、到店培训和“一对一”店长经营培训等,并协助指导开业筹备、绩效提升等工作。为经销店提品到店配送服务、严格执行包装严谨、物流快捷、无二次人为损坏。为经销商提供针对性的店面设计装修与店内布局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展现国际品牌形象。全国性、地域性超强媒体广告投放,网络广告24小时分秒传递,高空地面密集轰炸。总部结合中国各区域市场情况与经销店经营状况,组合、设计和策划推广营销方案。统一的商业品牌和全套企业vi视觉系统,及统一的店内外形象设计文件。

未来中国实体业,会怎么样?

比亚迪宣布停止燃油汽车整车生产,此举对比亚迪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集中力量推进技术研发

其实比亚迪停止燃油车生产的决定已经做出来一个月了,只不过是最近才公之于众,可以见得这次比亚迪是做了一个很大的决定,同时也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有点“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味道。但是,比亚迪的境遇要比当时的项羽好很多。

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就意味着比亚迪可以集中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与研发新的产品,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不断的进行突破。这种减重前行的方式,就好比军队打仗,目前需要急行,不得不丢掉一些无关紧要不会影响战局的东西,从而为最后的胜利赢得更大的胜算。

二、加快市场布局,占据市场优势

停止燃油车的生产,意味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会退出更多的产品。目前,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售价中低端市场到高端市场都有,而且销量都还不错,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2021年比亚迪销售了汽车73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就占据了59万辆左右,极高的百分比也表明,比亚迪的新能源产品更加受消费者的喜欢。

所以此时能够自断“鸡肋”部分,比亚迪就能够在新能源市场中占据更多有利席位。同时,比亚迪的这一决定也在间接告诉消费者,我们是专门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的,相当于无形之中给自己打了一波广告,这在市场份额的增加上,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

三、拥护减排政策,打造品牌形象

比亚迪这一招还会产生一个关键的影响,那就是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我们发现,近几年来,包括以后,节能减排低碳出行都是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一个大的方向,新能源汽车是未来,也是方向。

比亚迪的这一操作,就是走在时代的前列,自己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承担自己的责任,彰显了一个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都说五菱是国产神车,但是又叫通用五菱,五菱到底算不算国产?

我对中国实体经济及未来真的很看衰! 因为目前中国在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 经济结构改革方面虽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但相比中国巨大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来说还是显得微不足道, 何况这其中的一些改革也不过是聊以的噱头而已. 简单的来讲, 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出现了高端与中低端综合竞争力双头严重下滑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甚至都是无解的!

(一)中低端制造业----中国目前的生产要素成本已经非常高了.高到什么程度?

(1)以人工为例, 中国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是越南, 菲律宾, 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的3-4倍,即便比泰国和马来西亚,也毫无优势可言. 如果跟印度和孟加拉来比,这个差距可以扩大到5-6倍甚至更高.甚至有沿海大工厂的工人工资比新加坡, 中东等地的印巴外劳的收入还高.要知道这还没有把企业要承担的社保,医保等负担算进去.

(2)以原材料/零部件/配件/半成品为例, 中国的价格也要比国外高很多. 因为在中国买到的成品价格就比国外要高, 要知道成品也是由原材料,零部件等加工,组装而成的, 成品都比别人贵很多, 这些基本生产要素价格也会高很多,毕竟面粉不可能比面包贵. 即便是进料加工,来料加工等从国外买的东西,进入到中国后也没有成本优势。因为中国的进口关税,增值税, 消费税等就会把成本抬高,即便"三来一补"会有国家优惠, 但现在也不行了.

(3)以水/电/燃气等直接能源为例, 中国的电价是美国的3倍. 美国除开夏威夷的电价特别贵外(海岛地区没办法),其他州的电价都不贵,以德州为例,其电价折合人民币才2毛钱.而且人家好像也没有所谓的阶梯电价.用多少就是多少.中国的水价也比美国贵. 中国的气价是美国至少3倍以上.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在工业生产中,水电燃气的消耗是大头, 这块的固定费用这么高, 你让人家办厂投资的怎么想? 比美国都贵这么多, 更别说比东南亚,印度,孟加拉了.

(4)以油价为例, 中国的油价是美国的2倍, 也比其他国家高. 更别说去比那些产油地区比如巴西,印尼等国了. 油价高, 物流成本也就高. 何况中国还有全世界少有的过路费,过桥费.交警还时不时地卡卡脖子,物流成本能不高么?

(5)以工业地皮为例, 目前中国同等级城市买一块工业用地的价格比美国同等级城市的工业区地价还要高,很多人肯定都不信, 但这却是事实! 不用想, 连中国同等级城市的房价都比美国高那么多, 工业地皮能不高? 比美国都高了,比东南亚就更别说了. 中国国内很多在柬埔寨, 缅甸, 印尼等地建工厂的老板都在感叹, 在那边拿地不仅容易而且价格真的低! 而且那边拿了地后, 即便厂子不搞了, 转让出去也有人接收, 因为现在越来越的中低端制造业都往东南亚搬迁, 根本不愁以后没人要.

(6)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例, 连美国现在为了鼓励制造业回流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而中国不仅取消了对外资的优惠政策, 对自己的企业不仅不减税, 相反还跟以前一样, 该交的交, 该罚的罚, 一个子都不能少, 有些地区由于税收不好,当地甚至要求企业预交次年的税收......简直不可理喻! 东南亚, 印-孟等地对外来制造业也有很多优惠政策, 其政策优惠幅度比美国更大.

(7)以人民币汇率为例,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日元已大幅度贬值2次, 据说今年跟美国签署TPP协议后,又准备大幅度贬值1次, 前2次已经使得很多中国对日出口企业苦不堪言, 这次再贬, 我估计那边的市场可以直接放弃算了. 本来日本就不怎么要中国的高端产品,人家有的是高技术. 现在中低端的没了价格优势, 还怎么做生意? 澳大利亚,巴西, 印度等国都进行过1次大幅度贬值. 欧元在今年初,直接从1:7.7贬到1:6.7, 如果此次日本再贬值,又会带动一波贬值跟风. 加上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第1季度, 俄罗斯卢布也一直贬值.现在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实行新的制裁,那卢布估计又要下滑了. 即便如此,人民币还是挺在那里。央行宁可每月花1000亿美元的来抗,也不愿意汇率马上掉下去. 除了面子因素外,害怕国内外热钱快速逃跑从而刺破资产价格泡沫是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即便国内楼市, 股市泡沫一起破灭,TG也会竭尽全力稳住汇率,想一下子从1:6贬值到1:7,1:8怕是不现实的. 而且你贬, 人家也贬, 汇率上还是没有优势.

--------------------综合以上7点分析, 中国实体制造业特别是中低端真的已经毫无优势可言. 中低端产业迁徙东南亚, 印度, 孟加拉不仅是大势所趋, 而且还是现实且不可逆的长期趋势. 而中国在南海的强势表现以及美国所倡导的TPP的达成, 只会加速这一进程! 用不了10年, 5年内大家就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种变化, 到时候就不是鞋服上会印有MADE IN VIETNAM/INDIA/INDONESIA等的字样,可能象PPR管,工业氧气瓶,轴承,钢管,玩具,家具,纺织等会越来越多地出现东南亚,印度的品牌.现在在ALIBABA国际站上, 已经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印尼, 印度, 越南,泰国的企业购买供应商金牌会员帐号向中国推销产品. 真的是太讽刺了!

(二)高段制造业----即便与欧美日拼高端制造,中国似乎也没多大优势. 以美国为例, 与中国在上述7点的较量中,除了人力成本美国依然是中国的8倍左右外, 其他的都比中国便宜很多.最后两国在高技术产品领域的价格底线可能差不了多少. 前端时间所报道的泰国高铁项目让日本川崎重工以超低价格给拿下, 国内还有媒体说日本人做亏本生意抢订单. 俗不知最喜欢做亏本生意的就是TG了.看看TG在海外的投资,哪次不是以巨亏收场的? 日本人可没这么蠢. 人家的实际制造成本可能就有这么低. 人家只是不愿意卖低价, 象中国那样动不动就是价格战, 那才是贱得死!

即便中国与欧美日做的产品无论外观, 内在质量, 性能, 设计,售后服务都差不多,但别人有成熟的品牌优势和国际影响力.人家就算比中国贵一些, 中国也不一定争得过别人. 中国还是只能在传统的金砖国家市场搞搞. 象华为,联想,比亚迪, 吉利, 三一等国内巨头, 其整体销售收入还是靠了中国本土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在欧美市场上虽然早已经渗透进去, 并站稳脚根但始终无法屹立于在最高端.除开欧美日民众爱国热情外,最根本还是在中国的产品确实没有所谓的创新技术, 最多跟跟风, 不被落下, 靠价格,广告,市场攻关去拼对手就不错了. 三星之流都是如此, 更别说中国的企业了.

何况随着3D打印机技术的逐渐进步, 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设备)快速普及, 和以碳化纤维,金属陶瓷为代表的新材料, 以及以页岩油气/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在未来几年的广泛应用, 美国的高端制造成本会大幅降低, 甚至在中低端制造业领域, 价格会比中国还低都有可能.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 它确实能省下一笔巨量的劳动工资,加班费,社保,医保等补贴, 甚至还省掉了建宿舍楼,寝室装修,以及日常伙食供应的成本, 产量大,质量稳定,材料损耗率可以降到极低, 还没有罢工和内部管理的麻烦. 只要产品利润率较高, 走量大, 市场稳定, 做得好的2年左右就能收回初期机器人的固定投资成本,后面的年份全是纯赚. 你说咱们中国能比吗? 中国13亿人, 总要吃口饭的, 如果在中国机器人大规模普及的话, 所有的实体外资就该全部回流欧美了. 到时候剩下的人干嘛? 全部失业, 然后? 确实是个问题.

还比如造汽车, 等美国的T800,T1300碳化纤维大规模量产,成本下降后, 一辆汽车可以用到30%-50%的先进复合材料(欧洲台风战机机身材质已使用了48%的复合材料), 人家做的车体更轻(油耗降低),更坚固,更耐磨损,抗腐蚀,抗老化,但费用跟传统的铝合金,特种钢差不多, 你说中国的产品如何竞争? 话说中国的T800还是从美国那偷来的技术, 在江苏建的工厂. 如果美欧日对中国集体封锁, 那中国岂不跟世界潮流说BYE BYE ?

----------------------在上述7点中,人力成本已经不可能再往下降,即便经济危机中,人工成本由于市场调节自动下浮, 但人的期望已经高不可攀. 没有人希望自己未来过着一种没车没房没有尊严低工资的生活.即便再穷的农村子弟也是如此.而其他6点,想要降低费用几乎是不现实的. 这会影响到权贵的利益. 回想要求提网速, 降费用,看看到现在全部都实现了吗? 如果要TG减税,降低水/电/油/气价格, 不靠卖地过日子, 收入会锐减. 地方恐怕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TG对国家的控制会更弱, 权贵会更加反弹. 地方债务的漏洞将更加无从弥补.而要TG自我革新, 自我净化, 老王在5月邀请日本著名政治学者福山先生时已经说了,天下没有谁能自己给自己动手术的. 所以靠体制改革,进而带动经济改革,这一点还是别抱希望了.

----------------------最后补充说1点,其实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TPP. 实际上除了TPP的阻碍外, 美欧间的TTIP更将使得未来中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被挡在美欧2个最高端, 最大的国际市场之外. 如果撕破脸皮, 都不按现行WTO准则行事, 美欧会按照TTIP协议,搞出更多技术性或非技术性的贸易门槛阻挡中国企业.加上东南亚, 印度的崛起, TTP的推波助澜, 美国不会需要中国的中低端产品, 但中国却需要欧美日, 东南亚, 印度的市场和欧美日的高技术. 而中国又有13亿人要就业, 要吃饭. 真的不敢想象未来中国会怎么办? 其实这已经是放在眼前的困境了.

先不说什么放水晚死, 不放水早死. 也不说中国手里目前抱着的股市-汇市-楼市-债市4颗谁先爆. 就目前这种趋势来看, 10年太长, 5年内就将对中国形成严重冲击! 而一带一路只会帮助这些潜在竞争国完善他们的基础设施与交通条件, 真的是养虎为患.

所以从目前事态的发展速度来看, 中国已经没有任何时间和空间去完成改革了.而且这种改革也不可能以牺牲很多人的就业为代价来完成. 毕竟中国有13亿人,没了中低端制造业, 大家都去搞高端么? 都去搞第1产业和第3产业么? 似乎也不现实啊!

但无论如何, 没有了实体经济这个强大根基的保障, 任何虚拟经济都支撑不起一个巨型国家的崛起, 甚至连生存都将成为一句空话! 我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及未来真的悲观!

“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现在的奇瑞汽车真的有这么差吗?

自主品牌是相对合资品牌的概念,一般指的是中国企业独立独自创造的品牌,确切来说应该称为中国品牌,例如吉利、比亚迪、奇瑞。但也有特例,例如MG,虽然曾经是英国品牌,但由于目前所有的技术都来自中方,因此也被定义为自主品牌。而宝沃,目前仍属于合资品牌的范畴。同时,五菱宏光,虽然其有通用参股,但由于通用不提供技术支持,因此它也被人们认定为自主品牌。

不过,自主品牌不等于自主研发,目前的研发有两种,一种是正向开发,需要付出的精力和金钱较大,例如吉利自主开发的博瑞,上汽自主研发的荣威RX5等等。另外一种是逆向开发,借鉴成熟的作品来开发车型,如众泰旗下的车型,基本都是靠模仿别的品牌车型进行生产的。

国产车型指的是在中国境内生产的车型,是相对进口车型提出的概念。一般来说,广义上的国产车是在国内生产的车型,自主车型指的是自主品牌生产的车型,即所谓的真正中国车,显然国产车型是一个大概念,因此无论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合资自主品牌,只要是在国内生产,都称为国产车型,例如,上汽大众揽胜极光不是国产车,是进口车,而奇瑞捷豹路虎揽胜极光就是国产车,奇瑞艾瑞泽5是自主车型,也是国产车。但从狭义上说,国产车就是合资车企在国内生产的车型。

一位老司机语重心长的对一个刚上路的小伙子说道:“你知道这路上什么车最惹不起么?”。“法拉利,保时捷……”小伙子脱口而出。老司机摇了摇头说:“是五菱宏光。”小伙子挠了挠头,表示不解。老司机看了看自己的瘸腿,淡淡的说了句:“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车上会下来多少人……”

说起五菱,听到的人都会竖大拇指,那可是国产车的骄傲呀,可不止大家注意过没有,在广告介绍时,提到的都是上汽通用五菱,通用不是美国公司吗?

其实,上汽通用五菱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是 2002年11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是由上海 汽车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用 汽车 (中国)公司、柳州五菱 汽车 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共同组建的大型中外合资 汽车 公司,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958年成立的柳州动力机械厂。几十年来,公司的规模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长,逐渐发展成为一家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大型本土合资企业。

在合资之际,《福布斯》就称,上汽通用五菱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为什么一个方头方脑的,4500美元的厢式货车能成为一个 汽车 巨头转危为安的答案”。注资五菱可谓是通用公司的一个双赢之举。既让自己找到了打开中国市场的一条捷径,五菱也因此得到了更高端的技术支持。

上汽通用五菱拥有柳州与青岛两大生产制造基地,全面实施通用 汽车 公司的全球制造管理体系,形成了商用车和乘用车两大系列,以及微、小型车用发动机的生产格局。

作为 汽车 ,五菱被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为“高顶篷”面包车,传递的信息以功能层面为主,如扎实耐用、空间宽敞等,同时也蕴含了 情感 利益,如踏实、节俭和勤奋等。该公司合资后推出的一系列新车型,延续了品质的诉求,同时相关子品牌又各具特色。

首先,五菱诞生在中国,第二通用没有给五菱提供任何技术,仅仅是资本控股而已。

如同捷豹路虎被印度收购了,但她依旧是英国车,因为印度不能提供任何技术给捷豹路虎,仅仅是资本控股。

更重要的还不是技术,而是诞生地,大众虽然收购了兰博基尼和布加迪威龙,但它们都不会被称作德国车。同理,劳斯莱斯被宝马收购,依旧是英国车等等。

因此五菱就是中国品牌

壹车热评,100%原创,谢绝搬运!

提到上海通用五菱,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它的面包车,这在中国是近乎于“神车”一般的存在(指的是它的销量)。在2017年通用集团的在华销售数据统计中,有超1/3的销量是靠五菱贡献的。

而在很多人看来,五菱应该是个国产品牌,为什么通用却把它的销量算在了自己头上?难道存在了这么多年的“神车”,竟然是合资车?

在解释其缘由之前,先来了解上海通用五菱的组成结构:

五菱车最早是柳州五菱 汽车 有限公司生产的,而五菱这个品牌更是早在1985年便诞生了。在2002年,上汽、美国通用,五菱 汽车 三方合资成立了上海通用五菱(简称SGMW)。

在SGMW成立的初始阶段,三方的合作比例大致为: 上汽50.1%,通用34%,五菱15.9%, 后来五菱为了得到通用的小型车生产线及技术,也就是后来上市的宝骏乐驰,出让自己10%的控股。这才形成了如今 上汽50.1%,通用44%,五菱5.9% 的格局。

所以说从控股的比例来看,SGMW是一个合资企业,不过上汽是真正的控股方。而如果追溯 历史 的话,在SGMW集团成立之前,五菱这个品牌就已经存在了。

那么SGMW是一个合资企业,我们的“神车”五菱到底是不是合资车呢?

在上海通用五菱成立之后,柳州五菱 汽车 有限公司便把五菱这个品牌及整车的生产授权都给了SGMW,它们之间的分工是由SGMW生产整车,柳州五菱有限公司则为其生产零部件。

而柳州五菱则依托于SGMW,重新成立了柳州五菱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专门生产休闲观光车、微型改装车等五菱专用车,并具备了定制特种改装车的能力。

所以我们口中的“神车”五菱,它本身依旧还属于广西国资委的资产,因此它算是在中国 汽车 市场上,一款专门由合资企业生产国产品牌车型。

关注壹车热评,这里可以了解到更多的 汽车 知识及推荐!

哈想讲,你是什么人?你是在卖国,柳州五菱农机机械厂,从来没用过小日本铃木发动机,你在骗年青人,你说你一九九三年买的柳州五菱面包车是铃木发动机,我告诉你,1989年我买了一台柳州五菱两缸发动机面包车,那台两缸发动机是西安飞机制造厂生产的,那个时候西安飞机制造厂也在生产小面包车和小货车462发动机,从1990年到2000年柳州五菱面包车上面用的发动机是东安发动机,东安发动机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生产462发动机,当时东安发动机还生产过465发动机,当年带空调的微型面包车全国用地465发动机都是东安发动机,28年前一汽吉林面包上面用的3缸368发动机,也是哈尔滨飞机制造厂生产的东安发动机,那台3缸368发动机当年超越全国,全世界所有发动机,90年代,重庆长安奥拓小 汽车 用的三缸发动机就利用了这台哈飞生产这台368发动机技术,30多年前,柳州超越我们国家很多省会城市,柳州是个大型重工业城市,以前全国七大铁路局,柳州铁路局局机关在柳州,全国独一无二的地级市有铁路局机关所在地,你在全国地级市找不到一个铁路局机关,只能找到铁路分局设在地级市。50%的绿皮火车客车厢,火车内燃机头,火车的货运车厢,都在柳州生产的,全国50%的火车机头车箱坏啦,都在柳州去修理保养。东风二汽货车翻斗车第二大生产基地也在柳州,二十多年前,柳州是个大型工业城市。本来柳州就有这个工业基础,本来柳州人就有这个干劲,南宁的发展就是用柳州的钱,现在南宁的发展还在用柳州的钱。

五菱是不是中国车,得看从哪个角度分析。第一,看股权比例。根据中国市场合资品牌的股权比特征,都是合资方占不超过一半的比例,中方占另外一半。真正的中国品牌,目前极少有合资品牌参股,如果看五菱的股权,就是一款合资车,上汽和五菱大概占一半股权,通用占另一半。

第二,看品牌发展延续的 历史 。这个大家都知道了,五菱是柳汽创建的一个自主品牌,从产生到现在,一直没离开过中国的土地,和其他合资车企品牌来自海外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果按品牌 历史 来看,是外国品牌对中国优质品牌的一次投资,所以五菱是中国品牌。

以上两点,自然都有道理,但我个人认为还是第二点更准确,即五菱是中国品牌。通用虽然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但五菱品牌这一核心内容,是由中方提供,所以即使股权结构和合资品牌相同,但也不能说五菱是合资品牌。

首先我们科普下上汽通用五菱的前世今生

上汽通用五菱前身是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柳州动力机械厂。

后来在1996年改名为柳州五菱 汽车 有限公司。直到2002年,才与上汽集团、美国通用合作,成为上汽通用五菱公司。

上汽通用五菱是属于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

由于缺乏技术,所以通用以技术换股份,在2010年作出具体调整,上汽50.1%维持不变,通用由原来的34%增加到44%,五菱则从15.9%降至5.9%。 显然上汽通用五菱并非纯国产企业,而是实实在在的中外合资企业。

既然是合资企业,那为什么要定为国产车?

企业的架构确实是合资,尽管五菱占的股份最少,但五菱这个品牌一直属于国内的。 通用只是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加入, 汽车 品牌依然是五菱自己的。所以用自己品牌在国内生产出来的 汽车 ,理应就算自主品牌的国产车了。

拓展知识点:企业收购与合作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上汽通用五菱准确的说应该是三家公司合资,而五菱是三家当中最小的股东之一,所以现在的五菱不像2010年以前的车叫柳州五菱,那时候的柳州五菱在老百姓心目中那是非常高、后和其他两家合资以后关于柳州五菱用的发动机和好多东西现在基本上没有了。现在的五菱是合资自主品牌(车是合资的、品牌是柳州五菱的、)现在的五菱就是只挂的五菱的标志。现在的五菱不是老百姓以前心目中的五菱了。

做为一名在sgmw呆过六年的员工,现在郑重的回答你们!五菱这个品牌,百分百是国产自主品牌!但是要说明一点,在柳州,有两个五菱,一个是上汽通用五菱,一个是柳州五菱 汽车 工业有限公司。后者现在更名为广西 汽车 工业集团。上汽通用五菱制造的五菱 汽车 ,就是我们路上随处可见的面包车,后者制造的,基本就是那些观光车。两者的关系在这里我就不作介绍了,总而言之,你们要知道的是,在上汽通用五菱这个公司,柳州五菱有5.9%的股份。上汽通用五菱有两大品牌,五菱及宝骏。其中五菱是自主品牌,而后者则是合资品牌。按当时公司的介绍应该是自主合资品牌,至于这个自主合资品牌是个啥玩意我就搞不太懂了。五菱面包车之前用的发动机都是从柳机和玉柴引进的,因为那个时候上汽通用五菱还没有自己的发动机车间,发动机车间是后来才建造的,大概是12年吧,发动机车间投产后,才改用自家产品。当然,发动机技术平台是美国通用 汽车 的。所以吧,五菱这个品牌是自主品牌无疑,但是其发动机却是通用 汽车 研发的。所以吧,品牌是自主的,但是整车技术却是合资的……也不知道这样说有没有矛盾,但事实就是这样吧……

奇瑞算是国产车里发展不错的品牌了,最早开始造车,早年因为和上汽签订一些不平等合约才能开始买车,名字也叫上汽奇瑞,虽然这样,但是奇瑞也一步步脱离上汽,导致后来的4S不受理奇瑞的维修,才流传出“奇瑞奇瑞修车排队”的流言,按理来说按照奇瑞前几年的发展速度,应该成为自主品牌的老大,然而后起之秀太多,不用说比不上吉利长城长安,就连荣威比亚迪都比不上,作为奇瑞的老车主,真的很痛心,车主们纷纷“骂”奇瑞,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1、奇瑞整天只会造车不宣传,车子质量倒是不错,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好好宣传,谁知道你是一款好车,更何况不进行市调,定价就会偏高,如之前的艾瑞泽7,多好的一款车,3年多了,销量依然屈指可数!

2、 好好管管 你的4S店,售前售后拽得不要不要的,就这样的态度,谁还求着去买你的车?

3、别坑车主,能买你首批车的不是小白鼠,是真爱你奇瑞,不要刚刚买车就降价,问题多价格高,伤了车主的心,口碑就回不来了!

4、不懂得传承,想A3这样的豪车,配置那么高,为什么不在A3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款,让这么好的车,成了绝唱!

5、 知错要改,手动档难怪发动机难听,从A3到艾7,车主们自己想办法,加软链接做隔音,就是帮厂家解决这个问题,完全是在考验车主们的动手能力!

6、不要猴子搬玉米,出一辆新车,死一款旧车,E3把艾3弄瘫了,艾5出了E3又完蛋了,这不瑞虎7上市,瑞虎5又不行了,全面发展吧,别生一个爱一个!

7、多点市场洞察力,瑞虎3早在2006年就上市了,那时候SUV的风潮似乎被你刮起来了,结果你不把握,让H6抢了风头!

8、品牌太多,瑞麟、开瑞、威麟,生了多少孩子,内部人都数不清!别拿东方之子说事,现在轿车代表就是艾瑞泽7,SUV代表就是瑞虎7,成天想啥呢?

9、:内饰不上档次,现在买车就追求的是外观好看,外观终于不像前些年的那些奇葩了,都变得很好看,但这万年不变的内饰是不是该改改了,不会就学学吉利、再不行学学众泰去

10、别把好东西都藏着,我们知道你有1.6T,也有2.0T的发动机,那你知不知道奇瑞就是肉的代名词,为什么不拿出来用,1.6L的发动机拖个1.4吨的车,累啊,艾瑞泽7,1.5T没自动档,没好变速箱买去!

作为奇瑞车主,骂奇瑞是恨铁不成钢,我很希望车能够大卖,以后我们的车保值率也高,配件也好买,我可不希望我的车成为绝版,你们日系德系的根本体会不到车太少,遇到同类激动打招呼的心情……车确实造的很好,底盘都超越同价位的合资,就是卖不过人家

作为奇瑞老车主,简直就是恨铁不成钢,听别人说奇瑞不好,简直就是伤心,希望奇瑞以后抓市场、抓质量、抓均衡发展,车造得不错,为什么就卖不过别人呢?

别说国人不爱国产不爱奇瑞,是奇瑞你真的不懂市场不懂车主在想什么!

我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关于奇瑞奇瑞修车排队 这句话 在2000年的时候奇瑞是上汽的一个品牌 是叫上汽奇瑞 当时上汽一直打压奇瑞 奇瑞想自己出来单干 上汽就和奇瑞决裂 导致一夜之间奇瑞股权被架空 有种被赶出家门的感觉 之后买奇瑞车的人就没有地方维修了(因为上汽不再奇瑞的车子服务了)奇瑞开始自己 探索 经营4S店 起初维修店非常少 才出现维修保养排队的情况 被一些不知原由的人瞎传 现在的奇瑞在技术上早就超越了上汽 绝对的国产造车技术第一 上汽只不过是德国人的代工厂 德国人的赚钱工具 奇瑞的技术才是民族的骄傲

、奇瑞奇瑞修车排队、那都是老黄历了。个中原因网上都有解释。本人奇瑞旗云车主,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用车体验,咱不偏袒国货,实事求事。车是2010年2月份买的,总共下来6万不到。现在已经7年了,已经跑了12万公里了。北上新疆,南下湖南,从没半路趴窝过,除了一次路上爆胎。还算尽职尽责。这些年除了正常保养,更换的零件有:右前轮的轴承(300),右前大灯总成(300),第一次到新疆更换了一个电瓶。更换过后备箱锁。其它就是一些刮碰类的小事故。从我经验来看,小毛病有,大毛病没有,其质量还是值得信任的。希望奇瑞以后越来越好,所以国产品牌都越来越好。只有国货强了我们才能用上质优价廉的好东西。!!!附

“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这个老梗,到现在都已经十多年了,那个时候别说奇瑞了,当时的比亚迪、吉利都是半斤八两,奇瑞的问题,所有自主品牌也都有,而在自主品牌里,奇瑞的技术、质量以及各方面的服务,肯定是第一梯队的。

自主品牌的发展,是每年都有新变化,奇瑞也不例外,我们要买车的话,倒是可以根据不同车型进行判断,而不应该从品牌层面直接更奇瑞、吉利或者比亚迪打个标签。

我习惯于把奇瑞的产品分为四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十多年前的QQ、旗云都是代表; 这些车型在当时主打的优势是性价比,当时很多工薪家庭,预算就那么四五万块钱,合资品牌除了老奥拓这种微车之外,最低也要七八万往上走,那时候很多人还没到追求性能、品质的时候,手上的钱只要能买辆车遮风挡雨,平时不会经常出毛病抛锚在路上,消费者就已经满足了。

可惜的是,奇瑞在A3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推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产品,如果不是国内SUV市场大热,瑞虎3在销量上火了一把,奇瑞之后连留在自主品牌第一阵营都困难。

第三个时代,就是奇瑞的正向研发时代,代表车型是艾瑞泽7。 这款车的安全性和品质是比较受到认可的,也是自主品牌第一款真正意义上自主设计、正向研发的车型,甚至一直到现在,哈弗、比亚迪、五菱、长安等等都没有一款真正正向研发的车型。

不过艾瑞泽7虽然是正向研发,但正向研发不代表就一定能诞生成功的产品,在外观、内饰的设计以及人机工程学方面,艾瑞泽7表现平平,整体产品力撑不起自己当时比较高的价格,所以这款车以及不久的艾瑞泽3,基本上都宣告失败。

到了第四个时代,奇瑞引入了国际化的设计、工程团队,终于搞出了一台销量、口碑双丰收的车型——艾瑞泽5。 奇瑞近几年在国外招兵买马,在上海设立了一个外国人、年轻人占比颇高的设计研发中心,艾瑞泽5就是这个团队参与研发的第一款车型,外观、内饰、舒适性、操控等等都让很多媒体刮目相看。在此之后的瑞虎7、瑞虎5x等车型,也都是奇瑞第四个时代的产品。

最后的结论:奇瑞早已摆脱了修车排队的老时代,现在推出的产品,在自主品牌中很有竞争力,但如果真要买的话,新车君建议的是买近两年奇瑞推出的新车,例如艾瑞泽5、瑞虎7、瑞虎5x等,因为这些车型,确实代表了奇瑞当前造车的最高水准。

这都是老皇历了,现在的奇瑞质量方面在国产里面也算相当不错了,只是奇瑞的营销不行,车子的外观设计也没哈弗,吉利设计的好看,销量一直上不去,我14年12月份买的瑞虎,现在己经跑了10万3千多公里了,正常保养,换了4个轮胎,没有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是多年前的老问题,传说当年奇瑞没有自己的保养店,和其它品牌共用保养,所以排队。还有就是顺口溜。我想不管是什么原因,十几年前的国产车处于刚起步阶段,问题都很多。如果当前再用十几年前的眼光去看待中国的 汽车 行业,那就是典型的落伍。当前的国产车从发动机技术到整体性能都有了质的提高,特别是奇瑞的发动机,在热效率、稳定性上更是略胜一筹。奇瑞的虎八、捷途系列车型更是性能和配置较为突出,优于某些合资品牌,对于某些国人总是用旧的眼光去看待国产车,用崇拜的眼光和虚荣去看待合资车,这种观念应该改变一下了。当然国产车在某些方面相对于国外的老牌车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但是我相信,按照现在中国 科技 的发展速度,在不久的将来,中国 汽车 一定会领先世界 汽车 行业

是,这句话完全是说的是实际情况,但是,大部分人都把这句话理解成奇瑞车型质量不好,这就不对了,接下来,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真正的情况是怎么样。

在机动车刚在中国出现的时期,国家给与能够销售整车的一共没几个厂家,但是比较火的就是大众的桑塔纳,捷达和东风富康。但是价格普遍都比较高,像最火的桑塔纳大概在15万左右,像便宜的富康也在10万左右。很多人想买车但是又嫌太贵,当时奇瑞已经有能力造整车,但是没有资质销售,于是和上汽合作用上汽的4S店卖车,修车也在上汽的4S店,奇瑞风云上市价格在5万左右,当时几乎是风云全国。

这个时候,上汽眼红奇瑞,要求要强硬收购奇瑞,奇瑞不同意,于是,上汽和奇瑞的合作当即终止,合作破裂的时候,奇瑞已经有资质销售自己的整车,但是,渠道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于是,前期销售的一大批车型只能在极小的一部分4S店保养,这就出现了修车排队的情况。

所以,所谓的奇瑞,奇瑞,修车排队,只是在早期的渠道跟不上的时代出现的特殊情况,只能说明奇瑞的车型当时卖的太好,并不是说奇瑞车型质量不好。

谢谢大家以后多多支持国产,支持奇瑞。

迈入全新3.0时代的奇瑞,产品已经实现了全面的换代,设计、品质、性能都得到了提升,虽然不能比肩欧美,但是也在缩小与日韩系的差距。平心而论,奇瑞算是自主品牌中比较有良心的产品,在技术的加持下,奇瑞的质量真的不差。 修车排队的由来

说奇瑞修车排队,基本上是找不到奇瑞的槽点,开始吐槽奇瑞过去的灰色 历史 。对于奇瑞来说是一件好事儿,因为有心抹黑奇瑞的人真的找不到奇瑞的缺点,才会用如此低劣的手段去抹黑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还得从20年前说起,当年的奇瑞没有生产资格证,只能依附在上汽集团的名下。而上汽集团并没有给奇瑞过多的好处,奇瑞车坏了没有地方修理,只能在上汽奇瑞的维修车间门前排队修理。

上汽奇瑞是奇瑞过去的一个痛,早期质量不好,加上没有生产资质,加上上汽并没有给奇瑞好脸色,政策上是不倾斜于奇瑞的。所以才有修车排队情况的发生。 其实国产车质量并不差,奇瑞更是如此,某年度国产车质量评比中我们能找到奇瑞的影子,奇瑞质量优于行业总体,百车故障数421个,比吉利、哈弗、荣威都要优秀,质量仅次于日产换标而来的启辰。 其实现阶段国产车的质量表现都不错,奇瑞同样如此,尤其是发动机可靠性方面,奇瑞表现的比较优秀,细节做工方面的把控与监管,奇瑞的质量也在稳步上升,变速箱、底盘等大件的设计上奇瑞也能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层面。

当然奇瑞并不是完美的,他也有很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供应商的杂乱,奇瑞的供应商来源较多,可能同一个车型的同一个配件有多个供应厂家,雨刷器、起动机、电瓶、电路板等电子元件以及小件的供应商多而杂乱,奇瑞的软肋在于供货商管控体系。杂乱的供应商加上不严格的管控,有很大可能使得残次品装机,这样就会降低整体的可靠性。现阶段奇瑞也有这样的问题,也就是说,你的奇瑞有可能几个月烧了灯泡,雨刮器三个月需要更换。一些不痛不痒的问题偶尔会出现。

小结:奇瑞质量并不差,在国产车中表现可以说相对稳定可靠。现阶段奇瑞需要做的就是优化供应商体系,尽量选取大厂零配件,大到涡轮,小到雨刮片,都要严格把控。提升整体质量。

一句“奇瑞奇瑞,修车排队”把多少奇瑞的潜在客户拒之门外,也苦了奇瑞将近20年的时间。不知者认为“奇瑞奇瑞,修车排队”是因为奇瑞质量差,往往因为这个梗望而却步,实不知这不仅仅是一个梗,更是一段故事。

生孩子要有准生证,造 汽车 也要生产许可证。

20年前,奇瑞第一款家用 汽车 奇瑞风云下线,由于没有国家下发的生产许可证,所以全部 汽车 只能在安徽老家销售,且大部分是出租车。这下可把奇瑞难住了,原本指望展翅高飞的“孩子”,因为没有“”,就只能在家门口转悠,这可如何是好?

为了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奇瑞想无头苍蝇四处寻求帮助。 1999年,在有关部门的斡旋下,将奇瑞与上汽集团牵线搭桥形成了“联姻”,作为回馈,奇瑞必须拿出20%的股份送给上汽集团,而且上汽集团秉持不投资、不管理、不承担债务和不分红的态度,只要奇瑞不给上汽集团惹麻烦又能给点钱,就给你生孩子。

就这样,“上汽奇瑞 汽车 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奇瑞如愿以偿获得了“准生证”还是大量生产 汽车 并在全国销售。

要知道,当时的奇瑞与上汽集团相比,简直就像蚂蚁见大象。彼时,上汽集团不仅有完备的生产线,在全国的4S店可以说首屈一指,所以奇瑞并没有另辟蹊径,而是直接借用了上汽集团的销售渠道,形成了自己生产别人销售和维护的模式。

奇瑞的第一款车叫做风云,它的原型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西雅特公司的Toledo,生产线在1999年西雅特公司停产后被奇瑞购买。虽然在国外已经停产,但其出色的性价比受到广大国人的好评,一经推出就爆棚。由于Toledo部分专利属于大众集团,所以销量火爆的风云不仅为奇瑞带来了丰厚利润,也为奇瑞带来了第一场官司。

2003年,“国民神车”奇瑞QQ上市,以低端的价格和可爱的造型再一次风靡全国,让很多囊中羞涩的人也成了有车一族,这再一次让奇瑞对簿公堂。由于奇瑞QQ与当时同样广受好评的通用雪佛兰乐驰比较相似,所以奇瑞与通用产生了知识产权纠纷。 两次涉嫌“抄袭”的纠纷,让上汽集团对奇瑞心生不满,对两家的合作开始怀疑,甚至有想要甩开奇瑞这个“惹事精”的打算,或者干脆收购过来方便自己管理。

自此以后奇瑞越发不受上汽待见,凡是上 汽车 型和奇瑞车型同时到4s店维保,那么上 汽车 型拥有绝对的优先权,奇瑞则需要排队等待,所以导致部分车主抱怨“奇瑞奇瑞,修车排队”。

奇瑞发展越来越壮大,同时也发现了上汽对自己的不待见,就有了想要脱离上汽的打算,所以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经销网络。 由于没有经验,奇瑞最初建立的4s店并不多,且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而大批奇瑞车主听说奇瑞建立自己的售后都赶过去维保,所以再次形成了排队维保的情况,进一步做实了“奇瑞奇瑞,修车排队”这一实际情况。自此之后,这个梗在 社会 中广为流传,跟随奇瑞走到了现在。

那么奇瑞 汽车 质量差不差呢?

在当时看来奇瑞 汽车 质量确实不怎么样,因为十几年前,国产 汽车 刚刚起步,不仅奇瑞质量不怎么好,诸如吉利、比亚迪、长安、一汽集团等都是普遍的不怎么样。大家都是小孩子学走路,但即便奇瑞质量不怎么好,在当时的国产车行列也位列前茅。

经过十几年发展,国产 汽车 有了质的进步,其中奇瑞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奇瑞号称自主研发第一人,不仅在发动机、变速箱、车身等各方面都有出色成果,同时还率先将车辆和发动机出口到国外,也是国产 汽车 的第一次。 现在的国产车和十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现在的奇瑞也与以前大不相同,如果单论整车技术和质量,可以说同级别车辆不论是国产还是合资,都不输任何品牌。

但奇瑞在 汽车 技术之外,却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甚至是弊端。

1.流程缺陷

无论是什么产品,想要过的长久口碑,必须服务好每一个流程, 汽车 也是如此。 汽车 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相关环节,设计、研发和生产在奇瑞已经做的比较完善,但销售和售后服务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奇瑞大部分4s店销售人员给人感觉并不热情,甚至一些偏远地区工作人员有些冷漠,对待客户漫不经心,好像卖出去或者卖不出去都与他们无关。

这样的销售态度不能给消费者带来宾至如归的感觉,不能有效提高客户的消费积极性,所以成单几率比较低。 再一个就是售后,奇瑞售后师傅技术挺好,到解决问题的效率普遍较低,同样是正常保养,如果放在吉利售后可能很快就能解决,但奇瑞有可能会拖一下午,有点懒散的感觉。

2.车型较少

奇瑞到目前为止在售车型比较少,尤其是三厢车只有艾瑞泽5和艾瑞泽gx两款,suv虽然比较多,但拿的出手的只有瑞虎8一款,其它表现都不尽如人意。

销量不好的车型在消费者眼中就是有缺陷,所以考虑购买奇瑞的车主选择余地比较小,除非是忠实粉丝,否则很容易被同级别其他品牌抢单。

3.传承力不足

大部分车企都会将销量好的车进行更新换代,飞度、polo、卡罗拉,轩逸、思域、帕萨特,都是一代一代在传承,儿奇瑞没有一款车是这种模式。 东方之子、风云、A3、旗云等这些销量与口碑持续表现不错的车型都被奇瑞束之高阁,每当消费者满待希望等待改款的时候,奇瑞总是推出新命名方式而将它们抛弃。这使得每一位奇瑞车主即是第一代车主,又是最后一带车主,显得很孤单。

这样的模式也让奇瑞每推出一款新车型都要从都宣传,而不像其他车型一样利用好老车主,事倍功半。

结语:

“奇瑞奇瑞,修车排队”是奇瑞发展 历史 中遗留的梗,它大部分是 历史 遗留原因而非奇瑞质量原因。从测方面看也是替奇瑞打了一波长久的广告,同时也激励着奇瑞奋发图强。看得出,奇瑞也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着自己,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奇瑞的看法从“奇瑞奇瑞,修车排队”变成了“奇瑞奇瑞,好车不贵”,这就是奇瑞努力的结果,也是国人对他的期望和接纳。

奇瑞之初,寄于上汽!上汽见其技精,欲收之麾下。奇瑞拒,上汽恼,弃与合作。而后,奇瑞得生产资质,立而离之上汽。然奇瑞门下之店,寥寥无几,上汽又拒之售后,已售之车之售后投之无门,遂成奇瑞新开门店,门庭若市,排队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