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信息 车型信息

日本900万条安全带可能不达标_日本安全带

tamoadmin 2024-08-24 人已围观

简介1.又一次爆发丑闻的日本汽车业,真的不准备好好造车了吗?2.日本汽车行业有哪些大规模?3.零部件制造问题频发,“日本制造”逐渐走下神坛4.一周车话“高田气囊”再陷丑闻,日系三巨头全中招5.气囊,安全带接连出事,日本制造业神话已经破灭?6.900万条安全带可能不达标,都涉及到了哪些品牌的汽车?7.安全带供应商数据 日系车“安全神话”恐再次被打破8.遭遇\"猪队友\",日系品牌全部沦陷,丰田将召回超2

1.又一次爆发丑闻的日本汽车业,真的不准备好好造车了吗?

2.日本汽车行业有哪些大规模?

3.零部件制造问题频发,“日本制造”逐渐走下神坛

4.一周车话“高田气囊”再陷丑闻,日系三巨头全中招

5.气囊,安全带接连出事,日本制造业神话已经破灭?

6.900万条安全带可能不达标,都涉及到了哪些品牌的汽车?

7.安全带供应商数据 日系车“安全神话”恐再次被打破

8.遭遇\"猪队友\",日系品牌全部沦陷,丰田将召回超200万辆问题车

日本900万条安全带可能不达标_日本安全带

近两年,日系车型在碰撞测试中的优异表现似乎向外界证明了其安全性能并不比德系、美系车型差,并且,随着日本工匠精神的传播,日系车型大有成为最安全汽车的势头。但另一方面,日本汽车相关企业丑闻却不断让消费者对日系车的安全性充满了质疑,而就在近日,日本汽车界又被爆出重大丑闻。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国内最大的汽车安全带供应商“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对部分在测试中未达标的安全带篡改数据,使其“满足”法规要求,而目前可能已有大量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并且这些产品可能还包括儿童座椅中使用的安全带。根据均胜公司的显示,包括丰田、本田、日产在内的十家日本车企都使用了该公司的产品。鉴于事态重大,日本国土交通省已要求涉事公司就违规事情作出详细调查并提交报告,并同时要求各家车企做好大规模召回的准备。据预测,仅日本国内可能就有900万条安全带不达标,涉及汽车大约200万辆。

此一经曝光顿时引起了日本国民的热议,要求相关企业尽快改正。而针对此次,日本官员表示,会尽快查明并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此外,涉事的日本均胜公司也表示,目前还没有出现因安全带断裂而引发的伤亡案例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的前身就是日本高田公司,此前曾因气囊安全问题导致多起死伤事故、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涉及一亿辆汽车的大规模召回。而在2017年,高田公司也因高额负债宣布破产。随后,该公司除气囊以外部分业务被中国零部件供应商宁波均胜电子旗下的子公司均胜安全安全系统收购。而在爆发后,宁波均胜电子也发布了澄清公告称,均胜安全日本子公司不存在刻意隐瞒行为,并表示该情况存在于均胜安全收购高田公司资产前。此外,目前均胜安全生产的安全带不存在上述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安全带的流向,目前官方暂时还没有公布,是否涉及到国内新车还不得而知,所以国内的消费者也不必大为恐慌,笔者会持续关注此次的发展。

最后,日本汽车界近几年丑闻不少,“高田问题气囊”、“神户制钢数据”以及现在的“安全带数据”等让日本车企努力经营的安全形象倍受影响。汽车作为出行工具,关乎消费者生命,所以安全问题是其首要的考核指标,生产企业和相关供应商不能因为利益而不顾消费者生命安全。对于车主而言,也要随时关注相关信息,如果发现车辆出现问题,要及时联系厂家或者经销商,这样才能保障自身和财产免受损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又一次爆发丑闻的日本汽车业,真的不准备好好造车了吗?

安全带作为行驶汽车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的质量以及强度测试是有一定标准的,但如果安全带的供应商为了利益篡改了数据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日系车在国内也是有着比较固定的市场份额,而人们对于日本车的稳定性能以及省油的特点都有着固有的印象。但其实日本车也频频曝出质量问题,比如零部件供应商的问题就让消费者记忆犹新,而此次的零部件问题则指向了行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安全带。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这家出问题的零部件厂商,是日本国内最大的安全带供应商。在市场上占有40%的份额。

根据日本国土交通省的预测,在日本国内有超过900万条安全带不达标,各大日系车辆的工厂要为将来大规模召回做好应对。

其实安全带的重要性对于各个司机和消费者来讲都是非常清楚的,它就是保命的一个预防措施,安全气囊以及儿童安全椅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一点不能得到保证的话,那实在是侵害了消费者的安全权利,他们信赖厂家才会选择这个品牌,但结果还要冒着生命的危险。

这次会发现这家供应商的安全带不达标却被篡改成合格的,是因为内部的举报。

我们熟悉的日系车厂,如本田,丰田,还有日产,都用了该家公司的产品。这意味着涉及到的车辆将全部被召回。令人感到寒心的是,其实还有其他的产品涉及到了被篡改数据,其中就包括儿童安全椅上的安全带。

虽然交通大臣曾经向民众表示,短期内使用这些有问题的安全带,并不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并会督促厂家尽快查明原因,但是民众对于品牌商的行为,显然是不会再信任了。

彬彬有礼的日企在对待消费者的时候,似乎也倾向于将冰山的一角隐藏起来,而这种看似谦虚,实则不负责任的态度,也令人感到诧异。

日本汽车行业有哪些大规模?

据路透社报道,由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全球汽车销量不断下降。同时,随着疫情危机的继续,未来几个月的销量还将进一步下降。就在这个当口,又有非常不利于日本汽车的消息被爆出。

近日,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存在对部分在强度测试中没有达标的安全带进行了数据篡改,进而造成可能有大量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而此次的涉及车辆也非常多,仅日本国内可能就有900万条安全带不达标,涉及大约200万辆汽车。而包括丰田、本田和日产在内的10家日本车企,均有使用该公司提供的产品。

改革开放后,日企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而作为日本的立国之本——汽车制造业,更是在中国人生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实日本产品一直在国人心中有耐用质量好的印象,日本汽车虽然一直有被吐槽“皮薄”,但是整体日本汽车销量在中国一点也不差,“两田一产”更是常年霸占中国汽车销量榜前十,老百姓也认为日本汽车做工精细,质量可靠。

此次的爆发,再一次打击了日本汽车业在中国市场多年建立的良好口碑,从2016年开始,日本高田气囊的,到2020年初,雷克萨斯机油门,日本汽车业一次又一次暴雷,这次更是900万条安全带在本土被召回,日本车企到底怎么了?

在疫情阴霾笼罩下,日本汽车工业已经苦不堪言,随着中国疫情的全面恢复,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也算丰衣足食,扶摇直上,不过这次的爆发,真的又一次打击了中国消费者的信心,究竟有多大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汽车甜甜圈点评:

我们不否认的是在一些高端制造业,利润率高的行业比如医疗器械,感光元器件等产业上,日本现在依然是走在世界前列,但是汽车行业,日本制造的神话真的是破灭了,所谓的“工匠精神”一次次的被现实打败,日本汽车行业是否还能东山再起找回昔日神话,就看他们有多大要改变的决心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零部件制造问题频发,“日本制造”逐渐走下神坛

日本汽车行业的大规模有:2017年斯巴鲁深陷“糊弄门”、日产汽车、丰田安全气囊、日本均胜“数据篡改”、三菱电机伪造文件、曙光制动器。

1、2017年斯巴鲁深陷“糊弄门”

2017年10月27日,斯巴鲁承认,公司下属两家工厂使用无资质检验员“糊弄”新车出厂前的整车检查,此行为已成“常态化”,持续约30年,丰田等多家日系车企均使用了该产品。斯巴鲁公司社长吉永泰之承认,公司存在上述违规行为,召回25.5万辆汽车,并鞠躬道歉。

2、日产汽车

2018年7月9日,日产汽车召开记者会承认,公司在日本国内5家工厂生产的19款车型存在尾气排放和油耗测量问题。对于原因,负责生产和开发的日产汽车执行董事山内康裕表示,“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工厂没有配备拥有检测知识和技能的监督员,因为交货时间紧,质检员就通过来提高检测效率。”

3、丰田安全气囊

2020年初,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因在撞击事故时安全气囊可能无法打开的缺陷,丰田、本田在美国与加拿大共计召回车辆612万辆。同年,高田“夺命气囊”的阴霾还在,又一家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日本电装因为“熄火门”,让丰田、雷克萨斯、马自达、三菱、本田、斯巴鲁等众多日系车企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大规模召回潮。

4、日本均胜“数据篡改”

2020年10月,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对部分在强度测试中没有达标的安全带进行了“数据篡改”,可能导致大量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而这些“不达标”的产品,此前也随之进入到日本车企内部,国土交通省预测,仅日本国内可能就有900万条安全带不达标,涉及大约200万辆汽车。

而包括丰田、本田和日产在内的10家日本车企,均有使用该公司提供的产品,日本国土交通省已要求各家车企为大规模召回做好准备。

5、三菱电机伪造文件

2020年 12月15日,据海外媒体报道,日本三菱电机承认曾向欧洲车企出口大量不达标产品长达3年之久,甚至在出口时伪造大量虚文件,瞒天过海,掩人耳目。

从2017年6月开始,欧洲实施无线电设备的新规,而三菱电机的一批零件不符合新规标准,三菱电机为了继续向欧洲销售这些不合规的零件,提供了伪造的“符合规定”文件。在接受欧洲当地检查时,还通过临时改造零件蒙混过关。事后,三菱电机表示,“对客户及相关人员造成莫大困扰,对此深表歉意,将努力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6、曙光制动器

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于2021年1月16日曝出质检数据,其公司生产的刹车及零部件产品中,有114000多项质检数据是篡改或者编造出来的。

据了解,曙光制动工业近年来定期报告的产品总数为19.2213万件,其中存在不当行为的报告数据为11.4271万件,涉嫌数据占比近六成,在其供应的零部件中,有4931例未能通过曙光制动工业与其汽车制造商客户商定的质量标准,而这类“缺陷”零部件均正常交付给合作车企。曙光制动器还公布,行为从2001年便开始了,时间跨度长达20年左右。

一周车话“高田气囊”再陷丑闻,日系三巨头全中招

近年来,随着不断被爆出的丑闻,“日本制造”已逐渐走下神坛。

不可否认,日本是汽车工业强国,我们熟知的汽车品牌就有丰田、本田、日产、三菱、铃木等,并且享誉全球。

不过,在爆出的多个丑闻中,大多数都与其汽车领域密切相关。比如臭名昭著的高田气囊,受殃及的汽车数以万计,多年召回仍有“漏网之鱼”;比如拥有百年历史的日本第三大钢企“神户制钢所”数据,波及航空、汽车等200多家中下游企业;再比如,三菱材料数据,甚至波及到核电站。

安全带供应商涉嫌篡改数据

“日本制造”再添丑闻?

近日,据央视财经援引日媒报道,日本国内最大的汽车安全带供应商“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涉嫌篡改数据,可能有大量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日本国土交通省预测,仅日本国内可能就有900万条安全带不达标,涉及大约200万辆汽车。而包括丰田、本田和日产在内的10家日本车企,均有使用该公司提供的产品,并已要求各家车企为大规模召回做好准备。

昨日,这一又被反转。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的前身,其实就是“日本高田公司”。在缺陷气囊的大规模召回中,高田公司因巨额负债而宣告破产。随后,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宁波均胜电子旗下子公司均胜安全系统(JSS),出资完成对日本高田的全球资产收购。据了解,均胜电子收购的是高田公司除PSAN业务(硝酸铵气体发生器业务)以外的主要资产。

针对该消息,均胜电子官方发布公告回应此事。均胜电子发布澄清公告称,媒体报道的公司旗下均胜安全日本彦根工厂生产的安全带产品的织带材料存在测试数据完整性问题,该情况在2018年4月均胜安全收购高田公司资产前已存在。在对数据进行全面调查与评估期间,均胜安全日本子公司与客户和监管机构保持积极良好的沟通,不存在刻意隐瞒行为。均胜安全在上述沟通的基础上,对该工厂原有测试环节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满足安全测试数据合规性与完整性要求。

尽管均胜电子已作以澄清,但数日以来,其股价一直处于轻度下滑状态已是不争的事实,未来的盈利情况是否会因后续召回连累也尚未可知。

以精工制造、品质可靠著称

“日本制造”为何丑闻频出?

长期以来,作为日本制造业的龙头和脸面,日本汽车零部件都是以精工制造、品质可靠著称。诞生于日本汽车工业崛起过程中的精益生产方式,更被视为现代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学习、取经的对象。

然而,近年来不断被爆出的丑闻让人大跌眼镜。其中,最臭名昭著的便是高田气囊,截至目前,高田安全气囊充气器缺陷在世界范围内已造成至少26人死亡,290多人受伤,因此而被召回的汽车更是举不胜数。

此外,三菱油耗数据、日产汽车质检违规、丰田碰撞测试、本田发动机“机油门”等一些日本车企和质量方面丑闻的爆出,也让人不禁发出疑问:一直以精工制造、品质可靠著称的日本车企如今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然,“日本制造”为何陨落的原因也是众说纷纭,而马拉车市最认同的是,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尤其是中国、韩国制造给了日本不小的冲击。当制造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其他国家低价产品不断涌现时,日本制造企业既要守住世界第一的品质又要保证利润就很难了。

此外,日本在创新方面相对不足,比如很多老字号的企业被时代淘汰,所以包括零部件业在内的日本工业界普遍有危机感。因此,日本企业本想通过投机取巧稳住局面,然而“”最终会导致失信于世界。

“日本制造”的陨落

又给“中国制造”带来什么启示?

日本零部件制造频繁曝出数据丑闻,促使人们开始思考供应商管控的问题。

曾有行业人士提出,在产品研发上,整零协同开发、制定更加合理的产品质量标准等,都能在一定程度避免类似的发生。“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一定要重视产品质量,同时加严对产品质量的管控,设立纠错机制。”

不可否认,日本在汽车工业方面领先,这也激起了我们想要不断追赶作为汽车制造业最高水平的冲动。

尤其是随着汽车向智能化,电动化方向的发展,全世界的车企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在这个领域内全球车企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汽车在这个细分领域已拥有弯道超车的机会。

不过在机会面前,切勿急功近利。虽说日本制造业频频曝出丑闻,正好给了中国制造“弯道超车”的好时机,但同时也警醒国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取不正当手段保持品牌领先地位及抢占市场份额,都是不可取的,最终很可能要为之付出高昂代价。

马曰:

一直以来,在中国老百姓心里,日本制造是品质的代名词。小到眼药水,大到电饭煲,连马桶盖,中国大妈都跑到日本抢购。在接二连三的丑闻打击下,日本制造业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或许只有通过严控产品质量和保持不断创新,才会保持核心竞争力。

“日本制造”陨落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其中也是多方面的因素导致,除了新兴国家的崛起以外,其自身原因也不少,包括监管体系、企业文化等。望中国企业引以为戒,从而由“大而全”向“强而精”的方向发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气囊,安全带接连出事,日本制造业神话已经破灭?

最近的热搜,可用一个字概括——

先是“上海名媛群”成为大家争相热议的焦点,豪车,名牌包包,精致下午茶,“拼”出来的“名媛生活”火遍了朋友圈。这些试图打造跻身“上流圈”的象,连二手丝袜也有人共享,高端餐厅的美食只拍照不吃,拍完下一批姐妹轮着上场摆拍……吃瓜群众忍不住感慨,上海果然是魔都,什么魔幻的事情都可能出现。

大写的服气!

而后是短平台有人冒充“靳东”,用嫁接的方式,截取演员演戏和公共场合接受访的片段,加上人工或机器配音,冒靳东本人,让不少中老年女性上当受骗。

从10月中旬开始,“六旬阿姨疯狂迷恋靳东”的新闻屡次登顶头条,这位来自江西赣州的黄阿姨自称被明星“靳东”真情表白,经过线上长期的“温暖互动”,她决定独自前往长春寻找梦中的情人靳东。但很快被戳破,时间持续发酵后,靳东工作室很快对此作出回应,称演员靳东从未在任何短平台中开设账号,那些以“靳东”为名的账号不过是一场。

甚至,连“最美援鄂女护士”也,不仅护士身份遭到质疑,还被曝光了债务问题等一系列争议。伴随于鑫慧个人、医院及所在单位的回应发声,舆论度依旧处于高位。

但也是在近日,汽车圈也发生了一则和“”相关的大新闻。曾因气囊问题深陷安全漩涡的日本高田公司(Takata?Corp.),破产后依旧负面缠身,最近又因“”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日本经济新闻》在本月中旬最先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均胜安全系统公司日本子公司(Joyson?Safety?Systems?Japan,JSSJ)出现舞弊行为,其位于日本的安全带制造工厂使用了伪造的生产数据,以此通过欧洲认证机构的安全标准。

被曝出现安全问题的JSSJ是均胜电子旗下均胜安全系统公司的日本子公司,在高田因安全气囊缺陷于2017年申请破产之后,JSSJ对该公司进行了全资收购。2018年,中国宁波的均胜电子利用旗下美国百利得安全系统公司(KSS)收购了高田,并将高田与KSS整合为均胜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整合重组费用接近8亿元。

日本业界曾预计,高田在申请破产时的负债总额最终超过1万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36亿元),成为日本制造商在二战后最大规模的破产案例。

那么,安全带问题又有多严重?

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有超过900万条不达标的安全带被供给多家日本汽车制造商,而日本国土交通省也进一步证实,这些涉嫌数据的产品均由JSSJ位于日本滋贺县的彦根工厂制造,内部检查数据被篡改后出货销售。

在此次安全浮出水面时,业界更为关注的,JSSJ试图通用手段隐瞒真相的嫌疑。尽管高田已在均胜电子的资本整合下改头换面重新出发,但腐败和商业舞弊的温床依旧存在,这正是安全带质量问题背后的根源。

引发了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国土交通省第一时间对外表态称,目前还没有关于安全带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伤亡,但因为影响覆盖面较广,最终有可能发展为汽车制造商层面的大规模召回。

在《日本经济新闻》爆出JSSJ安全带问题之时,已有知情人士透露,该公司已经于今年4月份了解到彦根工厂的错误数据,且部分数据已经被操纵,但尚不清楚所谓的数据伪造何时发生。根据国土交通省的指示,均胜已经从今年夏天开始,对位于日本的彦根工厂进行内部调查。

而随着相关新闻的持续跟进,我们得知高田公司早在20多年前就有篡改强度数据之嫌,早在2000年,高田气囊事故被大规模曝光之前,该公司就开始启动了数据层面的不正当行为。这也意味着,的温床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酝酿,且不仅是安全带产品,高田数据的不正当行为已成常态。

在对彦根工厂的调查中,相关人员对生产后测量的安全带强度数据与向汽车制造商报告的数据进行对照,并对项目负责人进行询问。最终确认,篡改数据的痕迹在约20年前的项目资料里就有发现,JSSJ在检查方法不符合该标准、且强度也未达到的情况下,将数据进行了改写,并将商品供应给了汽车制造商。

截至2020年8月,JSSJ拥有员工人数约为1000人,在日本滋贺县共有4家工厂。根据官方公开的信息,该公司在2019财年的销售额1141亿日元,纯利润为34亿日元。均胜电子与世界多家汽车制造商有业务往来,在日本安全带市场占有率约为40%,市占率近几年稳居第一,预计在世界范围内也有近30%的市场份额。

综合日本媒体报道,破产的高田公司被整合之后,JSSJ的多位高层一度被频繁更换,重要的决策如若没有美国方面的批准,就无法持续推进。本质上,这也让高田时代常态化和隐蔽化的腐败和舞弊因子,在新公司得以继续滋长。

据悉,就拿这次安全带数据的报告书提交期限为例,JSSJ也以“行至月末,错过当月提交期限”为理由拖延。

但值得一提的是,不达标安全带数量高达900万条,这并不是个小数字,在轿车上,每辆车至少使用2条安全带,而在公共汽车等商用车上搭载数量则更多。更何况,如上文所述,JSSJ的安全带在日本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为4成,位居第一,与丰田等大部分汽车巨头都有业务往来,产品也一直向海外发货。

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前期数据以JSSJ提供的报告为基础,对违法产品数量进行了估算。据悉,涉及安全问题的安全带数量尚未最终确定,未来还有变动的可能性,已指示各汽车制造商做好召回的准备。

根据国土交通省统计的数据,日本2019年国内汽车召回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28%,达到1053万辆,超过100万辆的召回体量已经非常庞大。就拿JSSJ此次安全带问题来说,或将涉及的200万辆召回影响将更加深远。

而在过去一周,汽车制造领域的“话题大王”特斯拉,依旧凭借多个大新闻置身于舆论的漩涡中心,其中有一个,就和产品质量问题相关。

综合外媒报道,特斯拉于承认其?Model?3存在一处设计问题,该缺陷有可能导致车辆在通过水坑的时候,后保险杠可能会与车辆分离,线束、车身紧固件或支架也可能会损坏。

相关文件内容显示,在罕见的情况下,2019年5月21日之前在弗里蒙特工厂生产的Model?3车辆的某些部件,在排水不畅或积水的道路或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可能会出现损坏。身处这些情景,后保险杠可能会与车辆分离,安全带、车身紧固件、支架也可能会损坏。同时,该文件表明,类似情况下造成的损坏,属于车辆保修范围。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3日最新信息,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自即日起召回部分进口Model?S、Model?X电动汽车,涉及车辆近3万辆。召回原因,主要是这些车辆的前后悬架连杆存在安全隐患,特斯拉表示将为这些车辆更换改进后的前后悬架连杆。

其中,生产日期在2013年9月17日至2017年8月16日期间的部分进口Model?S、Model?X车辆,存在前悬架后连杆的相关隐患,共计接近3万辆。

从当下的情况看,特斯拉的质量问题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棘手,但是仍然反映出该公司在装配工艺细节、软件成熟度等方面的缺陷。而反观JSSJ的安全带数据,如若破产的高田公司舞弊温床依旧留存,想必不久的将来又出安全风波。

搜罗一周车闻,回顾大小车事,车闻轶事尽在一周车话,下周见!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车公社”、“一句话点评”关注微信公众号,或登录《每日汽车》新闻网了解更多行业资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900万条安全带可能不达标,都涉及到了哪些品牌的汽车?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曾经是“精工制造”的象征,甚至不少中国消费者都愿意跑去日本代购商品。但是在汽车行业,日本制造的神话真的是破灭了,先是在2017年爆发了高田气囊,神户制钢,又是在前不久爆发了安全带。

不管是气囊,还是安全带,本来都是保护乘客安全的配置。但是日本供应商,却硬生生的把安全配置,制造成了可以致人受伤的配置,令人唏嘘。

2016年高田气囊,2017年神户制钢

2016年开始,日本高田气囊的就在网络上逐渐扩散开,由于生产的部分安全气囊存在缺陷,在触发弹出时很有可能会弹出尖锐的金属碎片,伤害车里的人,其实在完全曝光之前,全球17人死亡,180人受伤,死亡的人多数是被弹出的金属碎片划破脖子的颈动脉而流血不止。

而就在高田气囊出事后不久,神户制钢又被曝出了在2017年8月以前的一年内,把没有达到要求的产品相关数据,改成检验合格的产品销售给用户,经过深入调查,发现神户钢制内部对早就心知肚明,管理层为了自己效益,竟然带头,而已经10多年了。

2020年初,雷克萨斯机油门

不仅仅是气囊,钢铁这些零部件供应商,就是整车企业也出现了产品问题。曾经以皮实,耐用著称的雷克萨斯ES,从2020年2月底开始,集中爆发了“机油门”。这个问题,让雷克萨斯ES“质量稳定”、“故障率低”的口碑轰然倒塌。从今年2月持续到现在的机油门,让不少车主深受困扰。而雷克萨斯官方给出的解决方法,就是更换机油。

就在这几天,据央视财经援引日媒报道,日本汽车零部件厂商“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对部分在强度测试中没有达标的安全带进行了数据篡改,可能有大量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日本国土交通省已要求各家车企为大规模召回做好准备。

而此次的涉及车辆也非常多,仅日本国内可能就有900万条安全带不达标,涉及大约200万辆汽车。而包括丰田、本田和日产在内的10家日本车企,均有使用该公司提供的产品。

为什么日本制造的神话破灭?

其实不管是气囊,钢铁,安全带,这背后似乎都反映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日本制造的神话破灭,过去日本制造一直给人的印象是精益求精,工匠精神。但是一系列的丑闻曝光之后,给日本制造蒙上了一层阴影,那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日本部分制造业,确实不如从前了。从60年代开始,日本制造,工匠精神逐渐发展起来。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工成本增高。对品质的追求,对企业的管理都达到了极限程度。后来,随着制造业的转移,日本制造业纷纷向中国,东南亚国家转移,日本国内的部分制造业反而是竞争力不如从前了。

此外,不管是高田气囊,还是安全带的问题,都是技术指标,曝光也多是来自于内部相关人员的告发。这就说明日本制造业其实是在企业管理上出现了问题。我们知道,日本企业普遍存在传承的情况。一个员工,从入职到退休,只服务于一家公司。过去,这是忠诚的象征,是工匠精神的代表。但是这种“家文化”也带来了负面影响,那就是一旦出现产品问题,往往是内部包庇和隐瞒。这是一种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铤而走险的短视行为。

第三,我们不否认的是在一些高端制造业,利润率高的行业比如医疗器械,感光元器件等产业上,日本现在依然是走在世界前列。但是如果是涉及到大规模的工业制造,我相信中国现在已经完全有能力超过日本。就像几年前,消费者疯狂的去日本买马桶盖,电饭锅,却发现有一些是中国制造的道理一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安全带供应商数据 日系车“安全神话”恐再次被打破

安全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东西,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阻止不了的,但非正常死亡是可以尽量避免的,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家庭拥有汽车,不仅节约很多路上的时间,还可以提高效率,但前段时间报道出900万条安全带可能不达标,都涉及到哪些品牌的汽车?大多数都是日本汽车,比如丰田,本田等等,所以这段时间买日产车一定要注意,一不小心就会中奖。

几百年前,第一台汽车诞生,那时候大多数人都是徒步,根本没有汽车的概念,伴随着时间的发展,汽车深入千家万户,但同样带来了问题,每年都会发生几百万起,造成几十万人死亡,虽然没有办法消除这些问题,但我们都可以避免降低概率,所以生产的各个配件都要十分严格,但900万条安全带不达标,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要知道开车一定要安全的,一旦发生意外,安全带可以救你一命,不然会因为惯性飞到车外,在外面没有保护的作用,全体绝对不可能和铁皮相互撞击,而不合规格的安全带可以说和没有系安全带一样,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这些安全带都是日产的,同样的供货也是日本车居多,他们分别是?本田,丰田?都是两大比较著名的车型,所以近段时间选择车辆要小心。

在新闻中曾经见过因为系安全带身上勒出一道永久的伤痕,变得十分难看,但也是因为这个安全带才让他有机会再看看这个世界,我们开车都会有惯性,突然停车身体的承受能力不行,会直接飞车外,在外面不是水泥路,就是其他车辆,人的身体本来就很脆弱,所以造成的危险也很大。?

不管是干这行事情,一定要做出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遭遇\"猪队友\",日系品牌全部沦陷,丰田将召回超200万辆问题车

继电装燃油泵熄火门和高田气囊缺陷门之后,日系车“安全神话”再次被其本土零部件供应巨头——“日本均胜安全系统公司”打破。日系车企或将在全球范围内因“安全带质量不达标问题”大规模召回 汽车 产品。

据央视 财经 援引日媒报道,日本国内最大的 汽车 安全带供应商,日本均胜涉嫌篡改数据,可能有大量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 。按照日本均胜的信息,包括丰田、日产和本田在内,有10家日本车企使用了该公司的产品。日本国土交通省预测,仅日本国内可能就有900万条安全带不达标,涉及大约200万辆 汽车 。

根据相关报道,日本均胜对部分在强度测试中没有达标的安全带进行了数据篡改。数据篡改问题在今年4月因内部举报而被发现。在发现内部篡改数据问题之后,该公司目前正在对过去20年的产品数据展开调查。

日本均胜表示,目前还没有确认因安全带断裂引发的伤亡案例。日本国土交通省已要求公司就违规情况以及产品安全性尽快提交调查报告,并已通知各家车企为大规模召回做好准备。针对这次数据篡改,日本国土交通大臣表示,他认为短期之内继续使用这些安全带不会产生问题,但会尽快查明真相,并取相应措施。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德系、日系、美系、韩系和法系乘用车在中国 汽车 市场的销售量分别为285.03万辆、268.73万辆、105.65万辆、42.79万辆和3.13万辆,分别占销售总量的25.25%、23.81%、9.36%、3.79%和0.28%。与上年同期相比,除日系外,其他外国品牌销量降幅均超过10%。在日本均胜占据日本国内安全带供应市场4成份额的情况下,国内日系车产品恐怕也会遭受一定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均胜的前身就是“日本高田公司”,此前曾因缺陷气囊的安全问题,而导致全球多起死伤事故,并在全球范围引发了涉及1亿辆 汽车 的大规模召回,至今相关召回问题仍在持续进行。

2017年,高田公司因巨额负债而宣告破产。随后,中国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宁波均胜电子旗下子公司均胜安全系统(JSS),出资完成对日本高田的全球资产收购。

针对以上报道,均胜电子发布澄清公告称,报道中提及的“本次高田生产的安全带问题,是由于接管破产后高田公司业务的日本公司修改了安全带测试数据”问题在2018年4月均胜安全收购高田公司资产前已存在。

根据均胜安全内部调查,上述情况主要发生在2000年至2010年间,即工厂归属高田公司时期。针对相关问题,该公司对日本工厂原有测试环节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满足安全测试数据合规性与完整性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均胜安全在日本外的其他工厂不存在类似情况,均胜安全目前生产的安全带不存在上述问题。

对于安全带隐患可能涉及的召回网问题,均胜安全表示,根据目前掌握信息,尚未发现任何一起因上述事项引起的安全事故,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上述问题会危及安全带产品的安全性。截至目前,也未出现涉及召回的意见。公司将根据该事项后续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目前来看,日系国别车型在中国 汽车 市场的销量虽然不错,但其外资母公司所属地却也是出现零部件公司及车企“”问题最多的国家。

2017年,日本神户制钢被曝铝制产品的强度等性能数据遭人为篡改,丰田等多家日系车企均使用了该产品。同年,斯巴鲁承认,过去30年间,公司下属两家工厂使用无资质检验员“糊弄”新车出厂前的整车检查,召回25.5万辆 汽车 。2018年7月,日产 汽车 承认,该公司在日本国内的五家工厂、存在“尾气排放”和“油耗测量”问题,涉及19款在日本销售的车型。

因被曝问题,日系零部件巨头及日系车企陷入大规模召回。而因质量缺陷问题,日系零部件巨头及日系车企也遭遇麻烦。在高田气囊已经破产的情况下,中方控股公司依旧因其过去的过错遭受连累。

数日以来,均胜电子的股价一直处于轻度下滑状态。尽管均胜安全已经表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上述问题会危及安全带产品的安全性”,但其未来的盈利情况是否会因后续召回连累尚未可知。

无论后续结果如何,均胜电子可谓是已经因安全带问题遭受波及。值得庆幸的是,如果安全带数据篡改情况真的主要发生在2000年至2010年间,那么涉及车型或已多数淘汰,均胜安全为其付出的后续代价会比高田气囊小得多。

谈及丰田汽车,很容易想到那句"开不坏的丰田",有网友甚至表示自己的丰田从购车到淘汰仅仅是加了玻璃水,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可见在广大消费者眼中,丰田口碑很好,算得上是可靠耐用的代名词。

不过近年来,丰田可以说是话题不断,年初时因为机油增多被送上热搜,近日又因为燃油泵问题,即将进行全球范围召回,虽说有网友戏称是被"队友坑了",但仍会对品牌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据报道,丰田汽车在10月29日时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召回约266万辆汽车,包括丰田的诺亚(NOAH)和亚洲龙(AVALON)等42款车型,其中北美地区涉及车辆最多,达167万辆,而中国地区也有约40万辆汽车涉及召回。

是什么要得问题需要如此大规模的召回?据了解,召回车辆搭载的燃油泵均应用了树脂零部件,燃油会导致该部件膨胀变形,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发动机停转的情况,可以想象一下,如你正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超车道上,却突然失去动力,则很可能导致追尾事故的发生,可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据了解,丰田燃油泵供应商是日本大名鼎鼎的电装株式会社,在《美国汽车新闻》发布的2019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上,电装排名第二,仅次于德国博世,大多数日系车燃油泵均用其产品,这也导致该产品出现问题后,日系品牌全部沦陷。

除了丰田,还有不少日系车企因为燃油泵问题进行召回,全球市场已有接近1000万辆车受到波及,国内市场则在100万辆左右,包括一汽马自达、长安马自达、广汽讴歌、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广汽三菱、一汽丰田、广汽本田等众多合资车企,甚至还波及部分进口雷克萨斯、丰田车型。

有意思的是,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神话似乎也正在破灭,此前号称世界最大安全气囊制造商的日本高田公司因为"死亡气囊"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不少车企不得不召回安装有该种气囊的车辆,其中最多的本田召回了近510万辆,而高田公司也在2019年时宣布破产。

而在前不久,日本国内最大的汽车安全带供应商、收购高田公司的均胜电子,又被曝出大规模数据,且有大量产品已流入市场,据统计,仅日本国内可能就有900万条安全带不达标,涉及大约200万辆汽车,丰田、本田、日产等车企均会受到波及,其中部分产品可能涉及中国市场,目前,日本国土交通省已通知各家车企为大规模召回做好准备。

事实上,目前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车企,大多数零部件是通过零部件供应商购、生产,而从目前的召回情况来看,不少问题均出在这些外的零部件上,虽说与车企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消费者购车时是认准的某一整车品牌,因此应该加强对供应商的监管,避免存在缺陷的零部件流入市场,对消费者负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