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信息 车型信息

丰田大发汽车将停止全部出货_丰田发动机质量咋样

tamoadmin 2024-08-15 人已围观

简介1.汽车供应链受挫,丰田5月减产超过一成2.是丰田旗下的吗3./萨博/嘎斯/华沙…那些在中国铩羽而归的品牌我一直认为,在全球的汽车产业体系里,日本的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是最为发达和完善的。日本人精益化理念甚至可以在这个市场中实现以三位数的销量为单位的车型开发。这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市场里,都是不可能想象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日本市场销售的产品里,几乎所有车型都会为高纬度地区的消费者提供四驱版

1.汽车供应链受挫,丰田5月减产超过一成

2.是丰田旗下的吗

3./萨博/嘎斯/华沙…那些在中国铩羽而归的品牌

丰田大发汽车将停止全部出货_丰田发动机质量咋样

我一直认为,在全球的汽车产业体系里,日本的汽车产业和汽车市场是最为发达和完善的。

日本人精益化理念甚至可以在这个市场中实现以三位数的销量为单位的车型开发。这在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市场里,都是不可能想象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日本市场销售的产品里,几乎所有车型都会为高纬度地区的消费者提供四驱版车型的选择——甚至连最便宜的轻自动车也不例外。

而同样在高纬度地区有着广袤国土面积和绝大市场份额的中国市场,消费者们却不得不去接受所谓的两驱车也够用的鸵鸟逻辑。

所以,这样的差异,也让我对日本市场的"特供"车型,充满了兴趣。

在今年11月,正式发布了全新的Rocky,同时也以丰田Raize的车名推出了丰田版的孪生车型。

为了方便,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我会用丰田Raize的车名来作为讨论的主语。

这款相比于丰田C-HR还要小上一个级别的SUV仅在日本市场销售,同时得益于小巧的车身尺寸,全新的丰田Raize也成为了日本市场首个以"5"字头牌照登场的SUV。

这里补充一个点,什么是日本市场的5字头牌照。

按照日本的规定,车辆牌照的第一个数字为车辆的分类和用途标识。而5字头的牌照需要车长在4.7米以下,车宽在1.7米以下,车高在2米以下且排量在660cc-2000cc之间的小型乘用车。

换言之,这是K-car上一个级别的车型。相比于K-car尺寸更大,当然了享受的税收减免政策也会更少一些。

在上个月正式登场之后,丰田Raize以及它的孪生车型Rocky成为了日本市场眼下最为火热的车型。

根据丰田公布的第一个月销量显示,丰田Raize和Rocky共收到了3.2万辆的订单,这一销售数据已经远远超过了此前丰田所预计的4000辆的销量。

现在困扰丰田和的,是如何快速的提升产能完成订单的交付。这和现在发生在一汽丰田的RAV4荣放产能不足难以交付的问题是一样的。

市场是证明一款车型产品力最好的方式。就像前面讲到的那样,成熟的日本市场在定义一辆车型产品力的时候,也会有着更加细致的关注点,而这个关注点,恰恰就是我们所欠缺的。那就一项一项的来聊吧。

不好看的外观和实用至上的设计。

实事求是的讲,丰田Raize并不能算作是一款好看的车——近乎于垂直的侧围更多的会让我们产生一些MPV式的联想,与此同时车顶相对于引擎盖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很显然脱离了我们对于低趴和流畅的理解。整体呈现出来的是重心过高的既视感。

从细节上来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丰田和的设计师为了平衡这种形体上的短板,也努力的通过双色的车顶、车身同体色的C柱以及多层次的造型语言来弥补这种问题。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是无济于事的。没错,这就是一辆很丑的SUV。

不过,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呢?

近乎于垂直的且没有任何型面变化的侧围所带来的,是丰田Raize的车身宽度都被高效的利用到了内部空间的拓展上。

所以,即便是在"5"字头对于车身宽度1.7米以下的限制,但是丰田Raize依旧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内部空间。

这一点,其实我们可以从方向盘相对于门板和A柱子之间的距离得出判断——它的空间通透性相当不错。四轮四角的布局也在不到四米长的车身长度下,实现了前后排座椅间900毫米的腿部空间。

而下探的窗框线条与压低的引擎盖形成了车辆的肩线。下沉的窗框线条很显然加大了丰田Raize的侧窗面积,这于是也让更多的阳光可以通过侧窗进入到车内。

比如说,这是它的后排座椅视野——完全呈现出了一幅MPV的既视感。

而与窗框线条一样进行压低的引擎盖高度,则为驾驶者提供了一个相当不错的下视野。所以,在丰田日本的官方网站里,这一产品特性进行了重点展示。

另外,它的最小转弯半径,也在五米以内。对于最小转弯半径这个细节,国内的消费者关注的并不多,但是对于拥挤的日本而言,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

可以这样讲,丰田Raize并不是一款我们认知意义上的漂亮而时尚的小型SUV,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会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小型SUV。

所以,在产品力的设定上,丰田Raize也就和我们更熟悉的丰田C-HR有了明显的差异——相比于丰田C-HR以年轻的小两口为主要目标设定的消费群体,丰田Raize更多的明确了家庭用户的使用需求。

于是乎,在丰田Raize的宣传彩页里,我们也更多的看到了全家出行的场景。

当我们都把对于小型SUV的关注点放在个性、时尚、玩乐的时候,丰田Raize很罕见的把主要的卖点放在了家庭用户的用车需求上。

仅仅凭借这一点,就会让这辆小车显得很高级。而它所呈现出来的高级,还远不止这么些。

在动力方面,丰田Raize提供了1.0L自然吸气和1.5L混合动力两种动力配置。主打的动力为1.0L动力,而高配车型为1.5L混合动力。最为经济的车型百公里油耗仅仅为4.2L。

注意,这里的4.2L百公里油耗水平是按照JC08的测试规程测试的结果,基本上与日常驾驶的油耗看齐。

在其他国家的汽车产业还将混合动力技术作为一项高端的前沿技术投放市场的时候,丰田已经实现了混合动力的全面铺开,这就是丰田的优势所在。而作为一辆SUV,丰田Raize也在车系中提供了四驱版的选择,而且这个选择也并非是曲高和寡的一款车型,而是布局在每一款车型中。

在安全性的层面上,丰田Raize则提供了带行人检测的自动紧急制动、自适应大灯、定速巡航、车道保持等等在内的主动安全性配置。而且,装备的车型比例也要高得多。

于是,从这样几个维度来看,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日本市场会对这辆小车充满热情了。虽然不好看,但是又绝对好用。

相比之下,近年来在国内日渐式微的小型SUV就要简陋得多,除了一个看上去还算不错的外观之外,绝大部分的国内本土品牌小型SUV依旧没有脱离低质和低端的定位。

而我们对于年轻化的认知,显然也肤浅得多。年轻化不意味着单纯的低端,也不意味着单纯的个性。真正的年轻化,应该是可以贯穿年轻人生活的每一个阶段,这样才是真正的年轻化。

或许,丰田Raize的这种产品力实现方式,还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优秀的借鉴案例。当然了,我也可以肯定的是,这辆车要是在国内投产了,它肯定是卖不好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汽车供应链受挫,丰田5月减产超过一成

这两者区别于历史背景、市场定位、品牌战略。

1、历史背景: 丰田,全称工业株式会社,创立于1907年,是全球微型车的巨头,比丰田汽车的造车历史还长。然而,在2016年,丰田以1015万辆的销量再次登上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宝座,其中汽车贡献了80万辆的销量,因此汽车成为丰田旗下全资子公司。

2、市场定位: 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车型在中国市场没有得到认可,销售业绩惨淡,在中国举步艰难。虽然是丰田旗下,但是在中国知名度还不如国产车。

3、品牌战略: 丰田和双方将在共同战略的领导下,通过融合两家公司的技术经验和业务基础,发挥两大品牌的各自特色,在小型车战略、技术战略和业务战略三个方面进行整合。

是丰田旗下的吗

汽车供应链受挫,丰田5月减产超过一成

 汽车供应链受挫,丰田5月减产超过一成,丰田汽车5月份的全球产量将减产10%,其中丰田汽车位于日本国内的9座工厂将在5月暂时停工。汽车供应链受挫,丰田5月减产超过一成。

汽车供应链受挫,丰田5月减产超过一成1

 全球财富大增对新车需求火热,但汽车产业甜头看得到却吃不到,2020年末出现的芯片短缺问题已让企业购大乱,现在随着乌克兰战争持续,以及制裁俄罗斯手段越来越多,关键金属价格大涨还供应不足。供应链动荡,日本汽车大厂丰田已宣布5月减产超过一成。

 《日经》报道,汽车制造的关键金属钯、镍和铝价格3月飙升至历史高位。钯用于汽车催化转换器、镍用于电池,铝用于许多汽车零件。约40%钯产量来自俄罗斯,特别是矿业巨头Norilsk Nickel,南非占另外40%,其余来自加拿大、美国和津巴布韦。

 汽车业对催化剂的需求占钯总需求80%以上。企业为了找替代品,据南非金属生产商Impala Platinum Japan称接到很多钯金询价,但供应商通常按合约生产,临时找替代供应商并不容易。

 若战事持久,或许将来汽车业转向电动汽车时就不用再这么依赖钯金,但镍不同。俄罗斯诺里尔斯克镍业(Norilsk Nickel)是世界第五大金属生产商,镍约占全球产量的6%,约一半流向欧洲客户,其余流向中国。随着电动汽车销售加速,需求预计将猛增。

 镍库存渐渐枯竭,伦敦金属仓库镍库存量从一年前约260,000吨降至约73,000吨,只剩约一个月需求量。欧洲溢价飙升至创记录高位,溢价是买方为金属支付的价格与全球参考价格差额,买卖双方通常每季协商一次,据市场决定溢价或折扣。

 铝价飙升也反映买家2018年重演的担忧,当时美国对俄罗斯主要铝供应商俄铝实施制裁。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铝生产国,占全球冶炼厂产量5%。

 甚至乌克兰战争前,汽车制造商就警告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对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2月丰田表示去年财年成本大增6,300亿日元,日产因关键原材料价格攀升使截至去年底的前九个月成本高810亿日元,本田汽车预计本财年成本将增加2,900亿日元。

 无预期的俄乌进一步加剧缺料与成本上涨,由于材料和物流成本,特斯拉(Tesla) 不到一星期第二次中国和美国上调价格,汽车涨价势在必行。除了涨价,消费者可能也买不到车,丰田5月全球产量减少至约70万辆,海外减少50万辆,日本减少20万辆,整体比原减少10%以上,原本预计每月生产80万辆。

 因战事影响,S&P Global Mobility将2022年和2023年全球轻型汽车产量预测下调260万辆,又以欧洲汽车生产遭最大冲击。BMW已表示俄乌将影响获利,汽车部门2022年利润率预测从8%~10%下调至7%~9%。

汽车供应链受挫,丰田5月减产超过一成2

 汽车行业的芯片荒仍在持续,受此影响,日本汽车业龙头大厂丰田汽车(Toyota)于昨日宣布, 丰田汽车5月份的全球产量将减产10%,其中丰田汽车位于日本国内的9座工厂将在5月暂时停工。

 4月19日消息,汽车行业的芯片荒仍在持续,受此影响,日本汽车业龙头大厂丰田汽车(Toyota)于昨日宣布, 丰田汽车5月份的全球产量将减产约12%,其中丰田汽车位于日本国内的9座工厂将在5月暂时停工。

 据介绍,丰田汽车对于2022年5月份全球产量的最新预估为75万辆左右(其中日本国内约20万辆、海外约55万辆),虽将高于去年同月(67万辆)水准,不过受芯片短缺影响,较年初时告知供应商的约85万辆产量相比,减少了约10万辆,减产约12%。

 丰田指出,随著下修产量,预估5月份期间日本国内全部14座工厂28条产线中、9座工厂10条产线将停工数天,其中部分产线最高将停工6天。

 目前,丰田对于其2022年5-7月期间全球月平均汽车产量预估约为80万辆(即5-7月合计产量约240万辆)。但是,丰田强调,因芯片短缺、加上肺炎(COVID-19)疫情扩散,目前依旧难于对数个月后的情况进行预估。

 值得注意的是,本田汽车(Honda)4月7日也宣布,因全球芯片短缺,加上疫情扩散、中国上海实质上进行封城,导致当地的物流混乱、零件购停摆,因此位于日本国内的工厂将在4月份扩大减产,和2月时制定的相比、减产规模最大为3成。本田表示,位于三重县的铃鹿制作所将在4月份减产约3成、位于埼玉县的埼玉制作所寄居工厂也将减产约1成。

汽车供应链受挫,丰田5月减产超过一成3

 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车企近来都受困于零部件供应紧张,宣布了暂时停产或者减产的消息。据日经新闻报道,丰田在本周二前通知了其主要供应商,公司将5月份的全球产量减少10%至约70万辆;本田汽车也发布声明称,受零部件短缺等因素影响,本田日本铃鹿工厂将在4月以70%的产能运行,埼玉工厂将以90%的产能运行。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以来,日系车企已多次遭遇停产或减产。而产能受限的负面影响,在销售端正逐渐凸显。最新数据显示,由于产量跟不上需求,在截至今年3月底的2021财年,日本国内新车销量约为421.58万辆,同比减少9%,创下45年来的最低水平。

  多家车企停、减产

 上述报道称,同样受到零部件供应紧张的影响,也在近日宣布日本国内的部分工厂临时停工。本田方面也表示,本月内该公司在日本的主力工厂预计将减产三成。此外,日产最近也因为供应链的问题,推迟了一款电动汽车的发售。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资料图

 事实上,自2021年以来,丰田、日产、本田等车企已多次遭遇生产暂停的难题。3月24日,因疫情导致汽车零部件供应中断,马自达宣布其广岛总公司工厂和防府工厂于4月4日至5日停产两天;此前,日本福岛沿海发生7.4级地震,波及到全球第三大汽车芯片公司瑞萨电子。

 受地震及瑞萨电子暂停生产引发的零部件缺货影响,丰田、斯巴鲁、日产等车企的部分工厂按下了生产暂停键。其中,由于是瑞萨电子最大的'芯片购客户,丰田在日本的11家工厂中的18条生产线临时停产。

 “受疫情、半导体短缺等因素的影响,未来几个月我们仍有可能降低生产。但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零部件供应和供应商的情况,尽最大努力减少突然减产的范围,使生产正常化,减轻供应商的负担。”丰田汽车方面表示。

 在今年2月公布的财报中,丰田汽车方面称:“我们预计芯片供应短缺的状态不会很快得到解决,可能会延续到下一个财年。”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受“缺芯”困扰的远不止日系车企。据路透社报道,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近日接受接受《新苏黎世报》访时表示,汽车行业的半导体短缺可能会持续到2023年。“我们现在仍处于芯片短缺的高峰,预计将从明年看到情况有所改善,但到2023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芯片短缺问题。”齐普策说。

 大众汽车集团CFO Arno Antlitz也表示,到2024年芯片依然是供需不平衡的境况。

 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由于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约为115.84万辆。AFS预计,受多重因素影响,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量将攀升至188.42万辆。

/萨博/嘎斯/华沙…那些在中国铩羽而归的品牌

汽车归丰田所有,丰田于1998年收购汽车。丰田是一家来自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它的许多车型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丰田的国产车型包括亚洲龙、凯美瑞、房融、卡罗拉等。亚洲龙是丰田旗下的一款中型轿车。这款车使用两个发动机,一个是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另一个是2.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亚洲龙的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扭矩178马力,210牛米。这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转速为6600转/分,最大扭矩转速为4400至5200转/分。这台发动机配备了混合喷射技术,使用铝合金缸盖和缸体。匹配这台发动机的是cvt变速箱。2.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最大扭矩为209马力和250牛米。这台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转速为6600转/分,最大扭矩转速为5000转/分。这款发动机搭载vvt-ie技术和混合喷射技术,用铝合金缸盖和缸体。与这台发动机匹配的是8at变速箱。使用8at变速箱可以提高汽车的换挡平顺性和燃油合理性。亚洲龙前悬架用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后悬架用多连杆式独立悬架。

文/腾小涛

车图腾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放眼当下的汽车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品牌与前几十年就大有不同。有些是以前没有的,而部分曾经响当当的品牌却已销声匿迹。

不少汽车品牌成为了几代人的回忆,成了老车迷们的梦想,消失的品牌同样见证了这个发展历程。

▍昙花一现的美国品牌

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高端乘用车市场是日系和德系的天下。不过,一些美国品牌的高端车型也有少量进口。比如,通用公司的庞蒂亚克和奥兹莫尔比。

说到庞蒂亚克这个品牌,相信有不少消费者并不了解。但说到《霹雳游侠》这部美剧,不少老车友依稀还记得剧中那比主角本人更加抢眼的汽车角色KITT,其原型车就是庞蒂亚克的第三代火鸟。

(《霹雳游侠》中的汽车角色KITT)

上世纪80年代,庞蒂亚克火鸟敞篷可以说是国内平行进口车的鼻祖。如今,我们依旧能够在国内看到该车的身影。

该车搭载了3.8L?V6发动机,匹配自动挡变速箱,百公里加速5秒,最高车速可超过220km/h,在当时是一款不折不扣的“性能怪兽”。不过,出于当时国内用车环境的特殊性,大排量自吸发动机在国内明显“水土不服”,庞蒂亚克的销量并不尽如人意。

值得一提的是,庞蒂亚克Trans?Sport也曾被引入国内。当时消费者对于这款造型科幻的“面包车”非常新奇,给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头”。其实,这款车就是雪佛兰Lumina?APV的姊妹车型,当然这款车在奥兹莫尔比品牌上也有其姊妹车型——Silhouette。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款车是当时国内出镜最多的庞蒂亚克车型了。

(雪佛兰Lumina?APV)

(奥兹莫尔比?Silhouette)

随着通用汽车开始大力推广平台战略,尤其是像庞蒂亚克这种个性鲜明的品牌,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在产品方面,除了大灯、中网、轮毂等外观件外,庞蒂亚克其实与当时的雪佛兰已经一般无二了。在市场定位上,尽管主打年轻概念,庞蒂亚克却没有与雪佛兰完全区隔开,不断下挫的销量也让通用失去了耐心。

2009年,因受次贷危机拖累,通用公司宣布破产保护,仅保留了雪佛兰、别克、GMC和凯迪拉克品牌。庞蒂亚克品牌被通用汽车彻底放弃,那一年,庞蒂亚克的年销量仅为151,818辆。

奥兹莫尔比的发展与庞蒂亚克颇为相似,它们都曾是美式肌肉车的代表。

不幸的是,石油危机中止了奥兹莫比尔一路风光的坦途,其销售业绩从80年代中期开始逐年下滑。为挽救奥兹莫比尔,通用汽车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耗资超过30亿美元,但依旧收效甚微。2000年12月12日,通用宣布奥兹莫比尔退出历史舞台。

说起来,奥兹莫尔比在国内的名头甚至还不如庞蒂亚克来得响亮。该品牌的车型仅在上世纪90年代有过少量进口,随后便销声匿迹。

(奥兹莫比尔98)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或许就是当年北京第一家麦当劳在王府井开业时,停在门口的奥兹莫比尔98和短剑(Cutlass)这两款撑门面的轿车了。

(奥兹莫比尔短剑Cutlass?Supreme?Diesel)

除此之外,福特公司的水星品牌以及克莱斯勒的顺风品牌都曾少量进口销售。进入21世纪,以上两个品牌也都在新规划中被裁减掉了。

对于美系品牌来说,它们进入国内的时间并不晚,但产品属性和我国具体国情相差甚远。不过,这对于日后别克、雪佛兰等品牌的入华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经验。

▍有缘无份的欧洲品牌

实际上,欧洲品牌汽车的产品力还是蛮强的。如果说它们有什么缺点的话,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品牌的市场有限。

199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购入了萨博(SAAB)汽车公司50%的股份,成为最大的控股公司。同样是在上世纪90年代,瑞典萨博(SAAB)品牌第一次亮相神州大地。

(萨博SAAB?9-3)

当时,国内的消费者第一次感受到这个北欧品牌的魅力。要知道涡轮增压、发动机直喷技术、ABS防抱死、安全气囊、牵引力控制系统这些奠定了未来汽车发展方向的技术皆出自萨博(SAAB)之手。

2004年12月18日,北京首家萨博(SAAB)品牌专营店开业。其中,萨博(SAAB)?9-3运动型轿车Vector和Arc两款的价格分别是46万和44.8万元,萨博(SAAB)?9-5轿车Aero和Arc两款的零售价是48万和56万元。

这样的售价放到现在,其主要竞争对手瞄准的是宝马、奔驰以及奥迪,可见萨博(SAAB)对于自家产品的品质是高度自信的。

可惜好景不长,痴迷于赚钱的通用与认真造车搞技术的萨博(SAAB)注定不和,二者分道扬镳也成为了必然。在一意孤行推出9-5车型后,通用关停了萨博(SAAB)的生产工厂。至此,9-3和9-5车型也成为萨博(SAAB)在中国正式销售过的两款车型,国内车迷对该品牌的印象也仅仅停留在这两款车型上。

(萨博SAAB?9-5)

2010年,在萨博(SAAB)被世爵收购后,曾一度高调宣布重返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并在接下来的三年时间内达到5,000辆的年均销量。

实际上,自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萨博(SAAB)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2008年,其业绩最好时全年销量也只有800多辆。2009年,受出售影响,萨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还出现大幅下滑。这不仅和宝马、奥迪等大众化高档品牌差距甚远,与同为小众路线的路虎相比,也难以望其项背。

接下来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萨博(SAAB)的回归并没有成功。北汽则花费2亿美元从萨博(SAAB)手上买下了9-3和9-5车型的相关技术和生产线,借机推出了自己的自主品牌绅宝。

2012年6月14日,瑞典国家动车公司(简称“NEVS”)正式收购萨博部分资产,主要专注于电动车制造。2019年1月15日,恒大集团旗下的恒大健康(HK.0708)发布公告称,公司斥资9.3亿美元,并购瑞典电动汽车公司NEVS之51%的股权,并获得多数董事席位。

多次的破产、转手出售把萨博那份独一无二的造车理念与个性都给打磨殆尽,只剩下一具空壳。曾经名噪一时的豪华品牌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确实让人唏嘘。

除了萨博(SAAB)品牌外,意大利的蓝旗亚(Lancia)也曾通过相关经销商短暂进口,旗下的Thema和K车型都曾被引入国内。

(蓝旗亚K?2.4)

2000年初,一辆蓝旗亚K轿车的售价是45万元人民币。尽管该车是一款性能均衡的中档轿车,但品牌知名度在国内太低。与价格相差不大的阿尔法.罗米欧156、新甲壳虫相比,蓝旗亚K缺少鲜明的个性,再加上受一汽-大众奥迪A6的冲击,蓝旗亚K轿车的销量微乎其微。同时,蓝旗亚Thema车型的境遇与K轿车相似。随着蓝旗亚(Lancia)品牌经销商退出大陆市场,该品牌旗下车型也从国内消失殆尽。

(2011款?蓝旗亚Thema)

2013年,蓝旗亚(Lancia)全年共生产5.7万辆新车,其中大部分是Ypsilon车型,基本上都在意大利本土销售。2014年后,蓝旗亚(Lancia)品牌逐步从欧洲市场淡出,新车也仅供应意大利市场。曾经赛车场上叱咤风云的勇士,至此没落。

(2015款?蓝旗亚?Ypsilon)

▍鲜有退出的日韩品牌

相比美国和欧洲的车企,日韩汽车品牌可以说是相当倔强的。在几十年间,也仅有和大宇等极少数品牌“逃离”中国市场。

日本汽车以生产经济适用的小型车辆为主,这一点与铃木品牌颇为相似。

1986年,天津汽车集团以技术转让方式,引进日本丰田旗下汽车公司的Cha-rade轿车生产、制造技术。当年,以“全散装件”方式引进生产的第一辆夏利两厢式轿车驶下生产线,填补了我国经济型轿车市场的空白。

(夏利原型车——Charade)

夏利轿车一炮打响,成为长期占据我国经济型车市场霸主地位的车型。投产20年来,夏利轿车总产量累计达154万辆,市场保有量超过100万辆。不过,此时的只能算是“技术入市”,而品牌并未真正进入中国市场。

2003年,汽车和一汽华利(天津)汽车有限公司签署特锐(TERIOS)SUV车型的技术许可合同,以DARIO(达路)品牌在天津进行生产,通过一汽丰田销售网络进行销售。但由于定价偏高等原因,特锐这款小型SUV却在中国市场惨遭“滑铁卢”。2005年前8个月,特锐的销量仅为252辆。无奈之下,丰田决定将该车型停产。

(?特锐TERIOS?SUV)

尽管特锐SUV在国内市场的失利与汽车没有直接关系,但失利无疑会对品牌产生不利影响,这显然也是的决策者们不愿看到的。

2005年年底,日本汽车工业株式会社与一汽吉林汽车有限公司在吉林省吉林市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生产销售旗下的小型多功能乘用车——森雅。几年后,汽车再次退出中国市场。原因不说大家也知道,销售达不到预期。随后,森雅项目更名,也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一汽森雅。

(森雅)

至此,汽车彻底与中国市场绝缘。在此期间,还曾想再次重返中国市场并推出一款小型SUV,但随后也就没了消息。

相比汽车,上世纪90年代初,则是韩系车大举攻占中国市场的黄金时期,大宇汽车也趁势随现代集团一同进入国内。

1990年,大宇汽车向北京亚运会捐赠了150辆轿车,其中就包括赛手(Racer)车型。亚运会闭幕后,一部分赛手(Racer)便作为出租车继续使用。但由于数量较少,这些大宇出租车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

(大宇赛手Racer)

大宇赛手(Racer)的原型车为年诞生的Kadett。尽管赛手(Racer)的名字很动感,但它跟运动汽车并无太大关联。该车搭载1.5升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75Ps(55kW),最大扭矩117N·m,是一款彻头彻尾的家用车。除此之外,该车还拥有一款GTI车型。通过调教后,1.5L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达到了88Ps(65kW),最大扭矩127N·m。

大宇汽车借捐赠之名,为其后续车型进入中国市场铺平了道路。

北京亚运会结束之后,大宇王子(Prince)中型轿车登陆中国市场。该车多搭载2.0L发动机,以黑色涂装为主,仅在车尾可见“DAEWOO”铭牌。除了作为公务车之外,一部分还曾作为出租车所使用,但相比同时期其他进口出租车,王子(Prince)出租车的数量可谓少之又少,再加上其市场竞争力有限,很快便销声匿迹了。

与大宇王子(Prince)一同引入的还有一款尺寸略小,但造型更动感的大宇贵族(Espero),其隐藏式的进气格栅和贯穿式尾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前者处境类似,进口到中国的大宇贵族(Espero)几乎全部为2.0L发动机车型,除了作为公务车及私家车之外,一部分还被当做出租车所使用。由于品牌认知度不足,加之车身极容易锈蚀等原因,大宇贵族(Espero)在国内的使用寿命则较为短暂。

随着“面的”和夏利等国产车型的大举“反攻”,本身销量不佳的大宇汽车更是雪上加霜。不久之后,根据通用汽车的指示,大宇汽车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

▍颇具情怀的东欧品牌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东欧汽车在中国的进口车数量上位居第一。如今,东欧品牌在中国的表现可以用全军覆没来形容。我们现在还能够看到的东欧品牌就只有大众集团旗下的斯柯达了。

前苏联GAZ汽车厂(即嘎斯汽车厂)脱胎于福特卢吉汽车厂。以福特这个汽车制造厂为依托,前苏联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名噪一时的汽车品牌:GAZ-嘎斯汽车。

可能大家对于最早的一批以福特A级中型车为蓝本设计而来的嘎斯A级轿车比较陌生,但随后生产的GAZ-M12,想必大家就非常熟悉了。该车全名为GAZ-12-ZIM,也被译为吉姆。这款生产于1950年至1959年的高级轿车,也曾被进口到国内,为国内所熟知的高级轿车。

(GAZ-12-ZIM)

提到吉姆,就不得不提一款名为“华沙”的汽车品牌,其原型或者说是鼻祖正是GAZ-M20胜利牌轿车。胜利牌轿车也算得上是一款成功之作,其23万余辆的产销量即使放在今天也不算差。随着该车被M21(伏尔加)车型所取代,胜利轿车生产线转而搬到波兰继续生产,成就了后来我们熟悉的华沙牌轿车。

(华沙牌轿车)

GAZ-M21(伏尔加)这款研制始于1953年、投产于1956年的轿车,被赞誉为苏联汽车工业的骄傲和象征。

在上世纪50年代,领导干部用车中,前苏联的“伏尔加”称得上是主打车型。包括、、各大军区司令等领导均乘坐过伏尔加小轿车。当年,北汽生产的东方红牌轿车就是根据伏尔加汽车的相关数据打造的。

伏尔加在国内最常见的车型当属GAZ(嘎斯)?24。即便是改革开放后,我们仍能见到这个经典的面孔。GAZ(嘎斯)?24有着两个圆圆的前大灯和修长的尾部。在当时高端的公务轿车领域,除了大红旗、老上海以外,嘎斯24成为最普遍应用的轿车,只有局级干部才能享受到的待遇。而进入80年代后期,它的地位逐渐被桑塔纳、、公爵王等车型所取代。

(GAZ?24)

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中国还进口了不少“伏尔加”轿车,而到了本世纪初,GAZ厂生产的轿车在中国大街上就几乎见不到了。毕竟相比皮实耐用的日系和德系轿车,伏尔加还略显粗糙和稚嫩。

如今,俄罗斯GAZ集团与大众汽车签订协议,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Nizhny?Novgorod)?的GAZ工厂生产大众汽车和斯柯达品牌的汽车。

名噪一时的GAZ汽车厂已不复往日的风,但至少它还留下了些让我们值得回味的东西。

和GAZ品牌类似,?俄罗斯的拉达、莫斯科人品牌,以及波兰的FSO、罗马尼亚的达契亚品牌皆因自身产品竞争力不足,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相继退出中国市场。

(拉达越野车)

“莫斯科人“品牌已经消失,而“拉达”和“达契亚”虽然都还“健在”,但都早已身不由己,被跨国汽车集团所收购。

近几年,伏尔加汽车(AvtoVAZ)加强了与雷诺-日产间的合作。三方主要生产在俄罗斯本土最畅销拉达Kalina、拉达Priora以及拉达Samara等车型。而达契亚除了在上世纪90年代曾向国内进口过皮卡车型外,则早早被雷诺收购。如今,雷诺汽车也退出了中国市场,达契亚也绝无再有入华的可能。

(达契亚?1300)

可见,“拉达”和“达契亚”等汽车品牌因竞争力有限,只能在自主品牌实力相对较弱的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攫取部分市场,根本无法在中国存活。

写在最后:

有朋友说,、西雅特不也曾进入国内市场然后“消失”了么?这两个品牌,至少在国内还有一定的保有量,且还有官方指定的售后保养维修。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的基本法则,尽管对于车迷来说有些“残忍”,但对于汽车工业发展来说,新老交替也正体现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